[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社会]女生疯狂倒追男医生确诊“ | |
[疾病预防]感冒后手脚麻、眼睛花?小 | |
[纪检]收受药械回扣如何定性?中 | |
[疾病预防][图文]马上停止佩戴这东西 | |
[中医][图文]她,是唯一! | |
[内科杂病]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慢性 | |
[医药][组图]南方医院普外科余江 | |
[纪检][图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积 | |
文章导读: |
工商:对全市卖场全面清查
昨天上午,广州市工商局召开流通环节奶制品清查行动工作会议,要求从昨天起,全市工商执法人员要全体出动,对全市销售奶及奶制品的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士多进行全面清查,对标称“渭南市乐康乳业有限公司”和“宁夏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乳及乳制品全部下架封存,并对2008年国家通报的20家企业生产的31批次含三聚氰胺乳粉的销毁情况进行复查,确保上述乳粉已全部销毁完毕。
工商部门的本次清查行动从昨天起至本月12日结束,清查范围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幼儿配方奶粉);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全脂加糖奶粉、调味乳粉、特殊配方奶粉、牛初乳粉);液体乳(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灭菌乳、酸乳);以乳制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
记者调查
本地卖场:暂未发现问题奶粉
记者从广百、友谊、天河城百货、家乐福、吉之岛、华润万家等多家卖场了解到,工商部门昨日已召集门店开会,宣布了涉及三聚氰胺的两个奶粉品牌,商场立即进行自查,但未发现有相关品牌的奶粉在售。上述多家商场均表示,近日奶粉销售正常。
记者在华润万家上社店发现,货架上摆放的奶粉以雀巢、多美滋、惠氏、明治等进口品牌为主,并没发现上海熊猫、陕西金桥乳品。销售经理欧先生向记者表示,上海熊猫、陕西金桥虽然有所听闻,但这些品牌仅仅属于地方性产品,极少会在广州地区销售。记者随后也走访了家乐福、百佳、好又多等超市,也没有见到问题奶粉的踪迹。
而在冰棒、雪糕的销售冰柜里,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各大超市冰柜里售卖的冰棒、雪糕等奶制品均以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等全国性品牌为主,未见山东绿赛尔、辽宁五洲大冰棒等问题奶制品。
罗湖口岸:
赴港拖粉未激增
记者从香港多家超市了解到,近日香港超市奶粉的销售略有增长。香港屈臣氏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比平常的销量略有增长,不过目前可以维持供应。
而据深圳罗湖口岸介绍,从深圳赴香港购买奶粉等乳制品的人数近日来并无明显增长。
市民声音
“进口奶粉仍是首选”
昨日,记者在儿童医院采访了多位家长。部分家长向记者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他们已对国内的奶粉品牌缺乏信心,进口奶粉一直是他们的首选。
家长李先生表示,他一直以来都是坚持让孩子吃进口奶粉,因为相信他们的质量,花钱多些都值得。“如果在市面上又查出新的三聚氰胺奶粉,那说明我的选择还是明智的。”
林女士孩子刚一岁,她表示前年发生问题奶粉事件之后,她家宝宝从出生到现在喝的奶粉都是她从香港“拖”回来的,现在刚刚对国产奶粉有了点信心,准备换成国产奶粉,但现在老问题又来了,“还是继续去香港拖粉比较放心。”
行业回应
广东本地产乳品很安全
广东省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三有昨天向记者表示,广东本地生产的牛奶安全还是比较有保证的。
每批牛奶都严格检测
“据我了解,本地这几家大乳企2007年后就开始转向进口新西兰、澳大利亚奶粉,不再使用国产奶粉,所以到三鹿事件时也没有牵连进去。”陈三有说。在鲜奶方面,目前多家本地奶企都在自建奶源基地或者跟奶农签订销售协议。“现在每批牛奶都还在严格检测,生怕原奶中会被掺假。”
风行、燕塘和香满楼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每批牛奶仍在配合三聚氰胺检测,市面的产品不受这次清查事件影响。
本月起燕塘风行齐涨价
另据本报了解,由于广东本地原奶价格已经上涨到最多4500元/吨,比一些北方主产区贵一倍,加上原料糖和燃油价格上涨,从本月起燕塘的主要巴氏奶的纯牛奶上涨3%~5%,风行牛奶全线产品都上涨5%,香满楼则还在对涨价幅度进行研究中。
专家分析
奶业深层次问题待解决
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称,三鹿虽然破产了,但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待解决,例如奶业体制,行业诚信与自律,奶牛养殖小、散、低,乳品加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市场无序竞争。
“例如奶贩子就还是一个漏洞。”王丁棉说,三鹿事件前操纵奶站的“奶霸”一部分人现在摇身一变,打着“奶业合作社”的旗号继续收奶,让人十分担心。
此外,今年原料奶价又再大涨,北方主产区重新出现“抢奶”现象,个别企业可能利欲熏心重新出售2008年被封存的问题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