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医药]国家卫健委:无贡献不可挂 | |
[社会]昆明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袁斌 | |
[方药研用]药食同源的理论来源 | |
[方药研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 | |
[方药研用]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0年 | |
[方药研用][组图]中国道地药材区域划 | |
[国医圣手][组图]孙升云:兵者勇武、 | |
[内科][图文]孙升云教授治疗失眠 | |
文章导读:脉诀乳海-卷四-伏脉指法主病 |
六伏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呼吸。定息全无。再再寻之。不离三关曰伏。主毒气闭塞。三关四肢沉重。手足时冷。
伏阴。木也。何谓阴木。厥阴之木也。厥阴者。阴之尽也。阴已极。则阳将绝矣。脉之所往来指下者。正以阴阳相维。和合交结。而脉道乃行。今阴已极。而阳将绝。则脉道不行。故指下寻之似有。呼吸定息全无。即脉经所云伏脉极重。手按之着骨乃得也。然脉之所以往来于寸关尺部者。正以三焦之气。呼吸相通耳。今阴毒之气。壅遏三焦。使荣卫之气。不得行于十二经隧之中。故上焦绝。则寸不行。中焦绝。则关不行。下焦绝。则尺不行。虽依稀隐现于寸关尺部之中。而实不能往来于上下。故曰。不离乎三关也。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气将绝。故四肢沉重。而手足时冷矣。
按脉经云。伏脉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一曰手下裁动。一曰按之不足。举之无有。一曰关上沉不出。名曰伏。经云。伏者霍乱。
【歌曰】
阴毒伏脉切三焦。不动荣家气不调。不问春秋与冬夏。徐徐发汗始能消。
阴毒伏脉切三焦。上文已详言之矣。所谓不动营家气不调者。何也。盖以寒伤营。阴寒之气。壅遏三焦。则营气不行。营不行。则脉不出。须得温经发表之剂。如阴毒甘草汤之类。以调其荣气。而后脉始出也。或曰。温经发表。秋冬可施。如遇春夏。岂宜概用。不知阴毒之证。非他病可比。温经散表。阳气方回。虽值春夏。亦宜舍时从证。故池氏曰。积阴冷毒之气。而伏滞于三焦。致卫气不调。荣血不行。三焦之气。闭塞。若有此证。不必问四季。须是发散。通其三焦。其病可除也。夫所谓徐徐发汗者何也。洁古曰。渍形以为汗。麻黄附子细辛汤。或秋冬以升麻汤。春夏以麻黄汤。当缓与之。经曰。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予尝读史记左编。一病患以冬月误服白虎。其脉伏而四肢厥冷。诸医拟进四逆理中等剂。东垣曰不可。只宜用轻清之剂。引寒气出于经络之中。如升麻防风羌活等药。其病果愈。是皆徐徐发汗之义也。戴起宗不知此理。谓不当汗。乃引仲景脉浮者。病在表。方可汗等语。独不知仲景亦常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则知发汗又不可以脉之浮沉论也。况阴毒一证。乃一时暴疾。祸如反掌。戴氏误以为荣积卫积藏积。而改作徐徐调理。噫。阴毒伤寒。而可徐徐调理乎哉。诀之所谓徐徐发汗者。非治之徐徐。乃处方之徐徐。如洁古所谓渍形以为汗。又曰当缓与之之谓也。
【又歌曰】
积气胸中寸脉伏。
寸所以候胸中者也。胸为气。每宗气之所行也。今宗气不得随营气而行。故积于胸中。而上部之脉伏矣。
按脉经云。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宜服前胡汤。大三建丸。针巨阙上管。灸膻中。
当关肠癖常瞑目。
肝藏血。脾摄血。肝脾俱候于关。关脉伏。则为肝脾二经。不能藏摄其血。斯肠癖之疾生矣。目得血而能视。血脱则目不欲见人。故目常瞑也。
按脉经云。关上伏。中焦有水气泄溏。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尺部见之食不消。坐卧非安还破腹。
经云。饮食入胃。先入于肝。夫肝。厥阴之木也。今因内伤饮食。宿滞不消。肚腹胀满。欲破而坐卧不安。以至厥阴风木之气。壅遏于下不得上升。故尺部之脉见伏也。治之者。当用吐药。以探吐其宿食。则厥阴风木之气。得疏通以上升。而尺部之脉。可以复出矣。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此之谓也。(上吐字。乃吐药之吐。言用吐药而仍不吐。则死矣。)
按脉经云。尺中伏水谷不消。又云。尺脉伏。小腹痛。症疝。水谷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针关元补之。(桔梗丸云结肠丸。)
又按东垣曰。食塞胸中。食为坤土。胸为金位。金主杀伐。与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发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此木郁达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