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新闻频道 >> 医药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跨境就医潮涌 共促大湾区医疗互联互通

  • 文章导读: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让大湾区居民畅享“一小时生活圈”。上午在深圳看牙,下午去中山打卡美食,晚上回到香港的家中,已是香港人的现实生活写照。

      商业保险填补支付缺口

      居民在当地的医保福利难以“跨境携带”,商业保险便成为了保障缺口的填补者,并在跨境医疗融合破局中打起了头阵。

      内地居民吴军(化名)被公司外派到香港工作,由于没有香港身份证,他无法享受公费医疗,面对巨大的医疗支付压力,他所在的公司为他在香港购买了高端医疗保险。这是很多外派人士采用的保障方案。

      以友邦香港为例,该公司通过与周大福企业战略投资的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借助后者在大湾区和内地主要城市的医疗服务网络,为友邦香港在大湾区的客户提供保健服务,包括入院安排、持续性治疗、慢性病管理、疫苗接种、体检等日常项目。

      香港保险公司还与港大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罗湖医疗集团下属医院等对接,开通商业保险直付服务,简化港人就医的报销手续。

      在内地,太平人寿、中国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也推出了大湾区跨境医疗险,实现医疗保障范围和增值服务上的跨境打通,同时在费率上更加普惠,以数百元价格享受上千万元保额的产品已经面世。保障方面,为了满足内地客户出境就医的需要,多家公司提供港澳指定医院的境外就医服务、重疾二次诊疗意见、意外或突发疾病的紧急医疗转运服务等。比如太平人寿的跨境医疗险增值服务,是由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万欣和提供,后者合作支付的医疗机构超过2000家。

      值得关注的是,一部分经“港澳药械通”引进内地的药械,被纳入城市惠民保中,进入更大的使用范围。比如,用于治疗儿童脊椎侧弯的磁力可控延长钛棒、口服抗癌药物厄达替尼、注射用的抗癌药物维泊妥珠单抗等,均已经纳入深圳惠民保,对于这些药械的使用,年度超过起付线的部分可报销50%,年支付上限50万元。中山惠民保博爱康、珠海惠民保大爱无疆也将进口药械纳入保障范围。

      “港澳药械通”实施之后,药械险产品也被开发出来。鉴于跨境药械在内地试点中可能出现医疗风险,人保健康、中再寿险等联合推出了“粤港澳药械险——安心港湾”,对于相关药械责任每年最高保额超过200万元,用于保证客户在首次确诊后一年内产生的费用。

      湾区医疗互联互通还有多远?

      虽然粤港澳三地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商业机构、民间力量都在同向而行,但跨境医疗融合依然任重道远。

      有关注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进展的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跨境医疗保险面临三大困难。

      一是医疗信息互通存在障碍。由于三地医疗人员资质认定不同、港澳医院就诊病例与检测结果的信息管理与内地存在差异,三地医疗信息共享推动较难。如果相关数据得不到积累,跨境医疗险将无法获得港澳居民的真实医疗数据,无法进行精算定价和风险控制,进而影响跨境医疗险的创新进程。

      二是跨境理赔难度大,流程相对繁琐。具体而言,粤港澳医疗服务标准不统一,在理赔时需要更多辅助材料。同时,三地保险监管对于重大疾病的定义也存在差异,健康产品常用条款与常用词汇也不一致,容易出现理解分歧和争议。“需要一个内地和港澳行业适用的标准作为衡量依据。”

      三是跨境健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扩大。比如,一些产品服务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实际赔付率较低;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多围绕重大疾病,未能较好地覆盖日常疾病。

      跨境医疗保险的发展困境,背后是三地医疗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些也正是大湾区“软联通”需要加强建设的部分。

      看似简单的湾区医疗一体化,其实是一项考验湾区制度融合的复杂工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杨秋荣曾撰文表示,由于内地和港澳之间存在制度差异,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的推行涉及三种法域,各城市间医疗卫生资源的流通和共享面临着如医生职级难以互认、医疗准入资质受限、行政审批手续繁复等体制和机制上的现实阻碍。三地医疗协同发展也面临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探索更开放、更全面、更系统的创新路径。当下看来,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建议也依然有效。

      如何加快湾区医疗融合,业界和学界较为主流的声音,是加强三地医疗规则衔接,推动跨境医疗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打造大湾区统一的医疗支付结算体系。

      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于晓东建议,商业保险支付网络应该全面打通,从产品购买和赔款支付上支持跨境居民用好用足商业保险,有助于解决当前的保障困境。

      他还强调,应大力鼓励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平台。三地医疗水平差距大,尤其是港澳居民进入内地时,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应鼓励第三方平台提供就医陪诊、医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将大湾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推向更高质量。

      “政策应给予更多鼓励,让粤港澳互动起来。”于晓东说。

    上一页  [1] [2] [3]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