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医药][图文]跨境就医潮涌 共促 | |
[纪检]以案明纪释法丨接受医疗设 | |
[新知]湖南中医药大学团队揭示黄 | |
[调查][图文]炸裂 | 用工业硫磺 | |
[新知][图文]“炎-癌”转化 癌症 | |
[社会][图文]老农干活太猛 心脏 | |
[百病针灸]石学敏“调神益智”针刺法 | |
[百病针灸]石学敏国医大师醒脑开窍针 | |
文章导读: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让大湾区居民畅享“一小时生活圈”。上午在深圳看牙,下午去中山打卡美食,晚上回到香港的家中,已是香港人的现实生活写照。 |
医疗养老,民生大计。随着通关便利的增加,大湾区居民必定会身体力行,在大湾区内追逐高品质的医疗和养老资源,而养老又以医疗为保障,大湾区医疗一体化成为居民的祈盼。
近年,在各项政策安排下,大湾区医疗互联互通成效明显。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安排跨境医疗福利“过河”,港人跨境就医潮涌,内地医院也纷纷引进港澳药械,提升治疗品质。不过,由于粤港澳三地医疗资源禀赋和制度传统存在差异,跨境医疗融合的“软联通”并非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商业保险公司、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摩拳擦掌,在跨境医疗中打起了头阵。
港人北上就医升温
三五成群,双肩包配运动鞋,用夹杂着英文的港式粤语交流,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的跨境医疗咨询台,记者看到了不少北上就医的香港人士。
从深圳湾口岸出发,打出租车到这家引进香港管理模式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大约需要15分钟;如果从福田口岸打车出发,约20分钟;从罗湖口岸打车大约25—30分钟。
港大深圳医院是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多项跨境医疗福利合作计划的试点医院之一,成为不少港人北上就医的首选。医院门诊大厅里,设立了面向港澳人士的咨询柜台,提供粤语导诊服务。此外,医院里还有会粤语的陪诊员和医生,协助老年人就医。
7月5日早上,香港人熊先生坐着轮椅过关来到港大深圳医院,现场挂门诊号,一上午的时间完成了看病、检查、开药。陪诊的熊太太对记者说,如果在香港,先生所需要的检查加治疗花费要数千港元甚至过万港元,而在这边只需缴费几百元,费用只是香港的1/10。
除了价格便宜,治疗效率高也是吸引港人北上的重要因素。“我向(香港)本地公立医院申请做心脏检查,被告知CT排队排到了2026年!”香港人吴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刚经历的跨境就医体验。
不久前,他在中山一家医院做体检时查出冠状动脉狭窄,医生建议尽快手术。鉴于了解香港公立医院的排队情况,他马上决定不排了,在内地做。
常年往返于中山和香港的吴先生,选择到港大深圳医院做治疗。从入院检查到办理住院、手术、出院,5天内完成。
“香港是公费医疗,好处是便宜,但排队的人太多,医疗资源非常紧张。等不起的人只能去私立医院,要负担好贵的医疗费。”吴先生说。由于吴先生一直在中山缴纳医保,他申请了异地就医结算,手术花费3.8万元,中山市医保报销1.9万元,个人自费1.9万元,他认为非常便宜。
“如果这个手术放在香港做,去私立医院,疏通三条冠状动脉要花费30万到40万港元,说不定我就不会做了。”吴先生说。
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跨境就医的港人热衷于跟身边的朋友分享体验。疫情后,跨境医疗消费成为湾区涌动的热潮。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为境外人士提供诊疗服务77万人次,其中港澳人士64万人次,港大深圳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是服务境外人士较多的医院。口腔科、眼科、骨科、中医、影像检查等都是跨境就医人群的热门选择。
跨境医疗福利“过河”
跨境就医的“流量”源头,是香港特区政府跨境医疗福利“过河”的两大计划。
第一个计划是香港长者医疗券计划(下称“长者医疗券”)。证券时报记者从港大深圳医院获悉,香港特区政府于2009年推出长者医疗券计划,资助每名年满65岁的合资格香港长者每年2000港元的医疗券(累积上限为8000港元),让长者选择适合个人的医疗服务,包括牙齿检查、洗牙、脱牙、补牙等。
2015年,香港特区政府将长者医疗券的使用范围放开到内地指定医院,港大深圳医院是首家试点医院,被形象地比作“福利过河”。记者在港大深圳医院看到,一些香港长者“组团”来医院咨询如何使用每年2000港元的医疗券。
今年2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新一批“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增加了大湾区5家综合性医疗机构和2家牙科医疗机构,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东莞东华医院等医疗机构,这是“试点计划”首次从港深扩大到大湾区核心城市,且首次有非港资内地三甲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牙科专业医疗机构参与。
第二个计划是“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医院管理局病人先导计划”(下称“先导计划”)。2023年5月,香港医务卫生局推出该计划,方便居住在大湾区的香港市民在港大深圳医院接受资助诊疗服务。
港大深圳医院咨询台工作人员介绍,参加“先导计划”的患者,需先在香港医院管理局挂号排队,再向该局提交申请到港大深圳医院就医,申请通过后再到深圳预约。在深圳完成就诊之后,患者在医管局的排队记录会同步取消。患者每次在港大深圳医院接受资助门诊服务,需缴付人民币100元诊金,余下费用差额由先导计划资助,上限为2000元人民币。
不过,与香港公立医院实行的公费医疗不同,香港患者在港大深圳医院就诊,超过2000元的部分需要自费。截至今年2月底,港大深圳医院有超过4000名符合条件的病人参加“先导计划”。
据香港医务卫生局对香港立法会提问的答复,在“长者医疗券计划”下,2021年至2023年香港居民在港大深圳医院申领的医疗券金额共3493.5万港元,申请宗数10.68万宗。
香港特区政府还透露,预计在今年内推出首个在大湾区内策略性采购医疗服务的项目,以不同方案令香港市民跨境求诊更加方便。香港特区政府强调,推出相关措施目的是为港人提供额外便利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本港公营医疗系统负担。资助定居内地港人医疗的财务负担将“非常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