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芸(1940- ),浙江宁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国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等。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2次等,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获得第五届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严世芸。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严世芸,主要介绍“严世芸,心脑血管科”">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严世芸(1940- ),浙江宁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国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等。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2次等,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获得第五届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
向世界输出中医标准体系
中医福泽全球,德国有大量的中医;在美国,针灸列入医保;日本中医也达到了新高度。在2017年召开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一个数据,即截至2017年,全世界有183个国家设有中医、20多个国家的中医药已被当地政府认可。而本次召开于香港的世界中医药大会学术报告来自西班牙、法国、匈牙利、希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亦可以看出中医药的发展范围之宽与程度之深。
然而,我们仍要看到,中医的流传,需要更大范围的应用以及竞争。事实上,从不同的层面去推动中医药的普及,必然会产生竞争。除了中医理论上的竞争,也会导致中医药产业之争。
众所周知,标准之争,才是更高形态的竞争。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向世界输出中医标准,就成为我们占领中医药应用研发领域的制高点,也是我们有效传承国粹国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有鉴于此,严世芸教授开始着手标准的精研与修订。在1997年颁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严世芸教授完成了由其主持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的标准修订。
本次修订,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参照国际标准制订方法,将中医药理论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话语体系,更适应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代表性、权威性和先进性,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目前,这一套标准已作为中医国际标准被推荐到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制订世界传统医学国际标准会议上。
在严世芸教授的主导下,创新构建了“藏象辨证论治体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打通了瓶颈。目前,他主编的《中医藏象辨证学·肝胆病论治方案》已出版,《藏象辨证论治学》也即将出版。
中医药标准的探索与制定,不仅为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提供了可以明确量化的标准,也为国人深入了解与学习中医药扫清了障碍,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更为我国输出中医药文化,为世界人们的健康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
开创中医学术研究新领域
中医药的应用与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然而,长期以来,中医的学术思想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与整理,这让后世学子无从系统的学习与掌握中医药的发展源流,无法从中探寻更为细微处的学理精神。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严世芸教授手中得到了开拓,先后出版了《中医学术史》和《宋代医家学术思想研究》《中医学术发展史》等专著。
这是填补空白性的研究。《宋代医家学术思想》首次系统整理总结了宋代重要的学术理论和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使后世对宋代中医学术发展全貌能有完整和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纠正了后人在宋代医学评价上的曲解、歧义,改变了认为宋代“重方药,轻理论”,详金元而略两宋的倾向。
《中医学术史》以历史发展为经,重大学术问题和成就为纬,较诸医学通史增加了学术的深度和广度,较之各家学说强调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原委。在此基础上,《中医学术发展史》进一步将文史哲与医学相结合,把中医历代医家学说、学派传承等学术研究,置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系统总结,揭示中医学术的基本脉络、发展轨迹和规律,该领域的研究,在中医学术领域和中医高等教育教材改革实践中具有首创性意义。
学途万里,仍不断开拓新的治学领域。近年来,严世芸集中精力进行三国魏晋南北朝医学研究,开展了敦煌医学研究、《道藏》医籍研究与校注、儒、释、道与中医、新出土简牍涉医文献整理与研究、上海地区清末前馆藏未刻中医药抄本研究、《永乐大典》医学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其《三国两晋南北朝医药总集》,填补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研究的空白,对医史文献、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课题,涉及广博,文、史、哲与中医学研究结合密切,不仅是中医的课题,更是系统性的中华文化课题。
事实上,这一过程也是整理中医学术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医是中华文明当中最重要的篇幅之一。挖掘中医文明之光,提振文化自信,是我们与外界对话的底气所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他所著《中国医籍通考》是第一部中医历代典籍研究的巨著。该书的出版改变了中国没有一本自己编撰的完整医籍通考的尴尬局面,扭转了我国中医文献研究和教学的被动局面。在与世界的中医药交流中,输出了中医文化,强化了民族的文化自信。他担任常务副主编的《中国医籍大辞典》是我国最大的一本医籍辞典,载录全国馆藏医籍多达23000余种,是对我国中医药宝库内容的首次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