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文章导读:探讨应用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的临证经验。认为肺结节的产生以脾胃内伤为本,湿热弥散,氤氲体内为核心病机特点,湿热瘀搏结而酿成有形实邪,而调治肺结节的根本在于改善机体“湿、热、瘀”内环境,纠正患者偏颇体质。四妙丸可发挥清热燥湿、泄浊解毒、活血利水通经之效,化肺结节湿热瘀血结聚之有形实邪。同时重视补土生金、顾护脾胃、解毒散结,临证灵活化裁,共同消除肺结节形成和发展的病理因素,防止向恶性疾病发展,为临床从清热祛湿角度辨治肺结节提供思路。

    随着低剂量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以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为主要特点[1,2]。肺结节作为影像学诊断,缺乏特异性,可见于炎症、肺癌前病变、早期肺癌等多种疾病中[3]。目前相关专家共识提出综合患者临床病史资料、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及非手术活检等多维度评估结节性质的方法,但仍处于更新完善阶段,治疗方面以定期随访、影像学评估为主,若结节增大则行手术切除治疗,对于病理性质不明确的结节,缺乏随访期有效干预措施。

    肺结节属于中医学“积聚”“窠囊”范畴,中医药目前已成为肺结节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并已取得一定疗效。临床有诸多论治主张,如王书臣从“伏邪”论治,善用藤类与虫类药搜剔伏邪[6];李仝从“正虚伏痰”论治,以补虚化痰为核心治法分期论治[7];由凤鸣基于“玄府郁闭”论治,设立透郁、豁痰、逐瘀、拨结开玄四法[8],均具有临床借鉴意义。我们认为,肺结节的产生以脾胃内伤为本,湿热氤氲于肺,与瘀血搏结而成,以湿、热、瘀为核心病理要素。四妙丸首见于《成方便读》,药少力专,配伍严谨,虽为清利下焦湿热代表方,实可调节患者湿热内环境,化湿热瘀血结聚之有形实邪。我们临床将四妙丸加减应用于肺结节的诊治,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湿热氤氲、瘀血搏结”为肺结节核心病机特点

    1.1脾胃内伤为本,湿热氤氲,结聚不得发越

    肺结节的产生意味着肺部微环境发生改变。我们认为,其与内伤脾胃、气津传化失常、酿生痰湿热、氤氲于肺有关,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变肺结节生长的“土壤”环境,从而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朱震亨《格致余论·鼓胀论》亦云:“脾居中,亦阴也,属土,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之人”,其中“脾气散精”“乾健之运”是对脾主运化功能的概括。肺脾是参与体内水液代谢的核心,体内水液经脾运化转输,上输于肺,肺主宣降,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输布周身,发挥濡养作用。氤氲的气血津液在脾气的推动下,通过三焦输送至各部位,濡养周身,发挥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9]。病理状态下,机体劳逸失调、长期愤郁忧思,或过食肥甘厚味炙煿之品,脏腑克伐、太过与不及均可内伤脾胃,中焦升降失司,水液不运,湿浊内生,成为肺结节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人体百脉气血相通,百脉朝会于肺,痰湿热内聚则影响肺宣发肃降,结聚不得发越则形成肺结节。

    1.2湿浊郁久化热,积滞肠腑与肌腠

    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挟口鼻而络肺。水谷之物经小肠泌别清浊,其浊者下传大肠,经大肠燥化排出体外,其中胃气通降与脾气运化均可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若中焦脾胃运化失常,内生痰湿,郁久化热,下趋可积滞肠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壅滞,上冲于肺,影响肺之宣降,津液不得输布,又会加重肺部湿热。

    肌肤是机体防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亦参与机体水液代谢,通过肺气宣发,将津液与水谷精微向上向外布散于周身肌肤。肺部湿热内蕴,外候于皮毛,部分以湿热内蕴证为主的肺结节患者临床可见头面或躯干合并湿疹,我们立足于整体,将并发湿疹考虑在内,作为湿热内蕴证的辨证要点。

    1.3湿热集聚肺络,久必瘀滞,遂成囊窠

    灵枢·痛疽》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提示生理状态下津血同源,均源于中焦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病理状态下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痰湿血瘀内生。一方面,痰湿内蕴最易阻滞气机,气机阻滞则局部血脉运行不畅;另一方面,痰湿郁久化热,热伤津液致阴液亏损,津伤则血亦不畅,故阴血津液的耗伤是致瘀的因素之一[10]。肺结节病变范围局限、病程长、经久难消,湿热内壅与瘀血搏结方可成积成瘤。此外,有研究对不同病理性质的肺结节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发现良性结节(如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切面呈薄纱或网纹状,表面呈橘色,质地较软,而恶性肺结节如浸润性腺癌切面呈暗红色或灰黑色,表面秽浊,浸润性腺癌部分区腺腔内见微乳头形成,间质广泛增宽,肿瘤周边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质地更硬[11],提示肺结节在向恶性转化过程中存在局部瘀滞。

    综上,临床诊治中需紧抓肺结节“湿、热、瘀”的核心病机特点,以“清热燥湿、泄浊解毒、活血通经”为核心治法,改善机体内环境,共同消除导致肺结节形成和发展的病理因素,防止向恶性疾病发展。四妙丸具有清热燥湿、泄浊解毒、活血通经之功效,我们在临床中经常使用。

    2 以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的临床应用

    2.1 临床辨证要点

    我们认为,应用四妙丸辨治肺结节需紧密围绕两个要点:一是平素饮食偏肥甘厚腻,部分患者可伴有尿酸、血脂代谢异常等;二是伴湿热蕴结表现,如泛发湿疹、下肢浮肿、大便排不尽感等,伴舌苔黄腻、脉弦滑,均可用四妙丸加减化裁治疗。

    2.2 四妙丸方解

    从方剂历史沿革来看,四妙丸经历了二妙丸、三妙丸到四妙丸的发展轨迹。二妙丸治疗湿热内蕴病证以“苍术-黄柏”清热燥湿、治理中焦为核心;之后逐步认识到肝肾亏虚才使湿热流入筋骨,故加入川牛膝引湿热下行、补肝肾、强筋骨;最后又加入甘寒渗湿之薏苡仁,给湿邪以出路,从下焦而走,湿去热孤,提高疗效,成为临床治疗湿热病证常用验方。

    2.2.1 苍术黄柏:健运中州,清热燥湿为中心治法

    湿邪为病,上可蒙清窍、中可碍脾胃、下可趋行前后二阴,然其本实则在中焦。苍术,味辛、苦,性温,气味辛烈,偏燥,其辛香之气行气以健脾、实脾土,苦温之性燥湿以祛湿浊、绝生痰之源,为治疗“痰气郁结”病证的核心药物,燥湿强脾之主药。李中梓《本草征要》曰:“苍术为湿家要剂,痰与气俱化,辛温快气,汗与郁并解。芳气辟邪,得天地之正气者欤”;《丹溪心法》载:“苍术,治上中下湿痰,俱可用之……许学士云:用苍术治痰饮成窠囊,行痰极有效”。

    热依湿存,对于湿热的处理,一方面需祛湿力尽,另一方面需清热。黄柏,性寒味苦,气味俱厚,沉而降,其一性寒,具有清热之功;其二味苦,气味俱厚,沉而降,可入下焦而燥湿。《目经大成》曰:“二妙散,黄柏苍术等分……黄柏妙于去热,苍术妙于去湿”,故二者同用组成清热燥湿药对,临床以肺结节合并湿疹、下肢浮肿、舌苔黄腻等为湿热内蕴的辨证要点,一般用苍术12 g、黄柏15 g;若舌苔白腻,或舌根腻,热象不明显则易苍术黄柏,改用藿香12 g、佩兰12 g以芳香醒脾化湿。

    2.2.2 薏苡仁:甘寒淡渗利湿,使湿热从下焦而走

    薏苡仁味甘,性微寒,可健脾和胃,同时其甘寒之性可淡渗利湿,通利水道,使湿邪从下焦而走,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薏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薏苡仁除了健脾渗湿外,还可清肺热、祛肠腑湿热,我们在临床常用剂量为30 g。此外,治疗湿热内蕴型肺结节,常在苍术黄柏、薏苡仁基础上加用炒苦杏仁10 g,取三仁汤之意,利用杏仁苦辛之味入肺经,开宣肺气,降肺止咳,同时宣畅上焦气机,以清利上焦湿热,使湿热从肺而治。

    2.2.3 川牛膝:引气血下行、活血利水

    湿热之邪病性黏滞,经久难消,同时搏结肺络瘀血而形成有形实邪,治疗上,需分消走泄给湿邪以出路,同时兼顾血分,活血利水,通利血脉,并纠正患者“湿热瘀”的偏颇体质。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兼治女子月闭血枯,催生下胎。又善治淋疼,通利小便,此皆其力善下行之效也”,提示牛膝性善下行,引气血下行,长于活血通经,同时具有疏利降泄的特点,善于通利小便,引水下行。临床常用川牛膝15 g。此外肺结节发生以正虚为前提,故常加用炒杜仲15 g,与川牛膝组成补肝肾之虚常用药对。

    2.3 随证加减化裁

    2.3.1 固肺实卫,补土以生金

    肺结节作为一种影像学诊断,延伸了中医望诊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影像学诊断的肺结节的性质,初步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做到“见微知著”[12]。从中医病因学角度来讲,正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抗邪能力减弱,湿热瘀毒胶结导致结节产生,故肺结节病性以虚实夹杂为主。基于《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采用培土生金法,在四妙丸的基础上加用异功散,健脾胃之气以补肺益气。具体应用时因肺气虚弱患者常表虚不固,故将异功散中党参易为生黄芪,以加强固肺实卫之力,临证常用生黄芪30~120 g、白术15 g、茯苓20 g、陈皮6 g,生甘草15 g。

    2.3.2 顾护脾胃之气,恢复中焦气机

    脾胃为人体动力源泉,亦是周身气机升降的交通枢纽,胃气衰败则百药难施,故治疗过程中必须时时顾护脾胃,恢复中焦气机运行,资助后天以养先天,使人体发挥自然调节作用,恢复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13]。临床发现多数肺结节患者无明显咳嗽、咯痰、气短等呼吸道症状,而以反酸、烧心、腹胀、纳呆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我们认为,肺结节患者合并消化道症状多为寒热错杂证[14],故取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辛开苦降、燮理中焦之意,在四妙丸基础上加用姜半夏9 g、黄连6 g、干姜9 g;同时加用吴茱萸6 g,与黄连组成左金丸,寒热并用、肝胃同治以清肝泻火、降逆止呕,加用旋覆花15 g、代赭石15 g,加大通降胃气药力。合并腹胀纳呆者,加用炒枳壳30 g、姜厚朴16 g、木香6 g、砂仁6 g,宽中下气、化湿醒脾;饮食不佳者,常炒鸡内金15 g,炒谷芽15 g、炒麦芽15 g、炒山楂15 g、炒神曲15 g同用,以消食健胃,增强抗病能力。

    2.3.3 解毒散结

    对于肺结节的诊治需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肺结节的发展经历炎-癌转化过程,肺组织在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下,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损伤线粒体功能,导致内环境紊乱,使肺泡或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或恶变[15,16]。我们认为,癌毒通常以痰、湿、瘀为依附而成形,暗耗阴血以自养。临床上对于肺结节合并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等特点,怀疑恶性度高者,在四妙丸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抗癌解毒散结药对,将清热解毒法或攻毒散结法贯穿于肺结节的治疗中[17]。如可选夏枯草、半枝莲二药相须为用,发挥清肝泻火、化痰散结解毒之功效;金荞麦性平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之力,可改善患者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等临床症状;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山慈菇性寒,味甘辛,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浙贝母性寒味苦,功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与山慈菇合用可增强化痰散结之功。我们在临床中常用半枝莲30 g、夏枯草15 g、金荞麦30 g、蒲公英30 g、山慈菇10 g、浙贝母30 g、蛇莓30 g、藤梨根15 g,并将解毒散结对药轮换应用,以避免患者出现抗癌中药耐药。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