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名家医案]高如宏教授从湿毒论治寻常 | |
[名家医案]高如宏以脏腑辨证治疗青春 | |
[名家医案]高如宏教授治疗黑变病的临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高如宏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张志礼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李济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张志远巧用炙甘草 | |
[学术经验][图文]吕景山:我治疗百病 | |
[名家医案]王庆国教授:用柴胡类方. | |
[学术经验]王晞星血府逐瘀汤治带状疱 | |
[名家医案]续命汤的临床治疗应用与体 | |
[肝病科名中医][图文]潘敏求 | |
[妇科名老中医][图文]何成瑶 | |
[名家医案]李海松教授运用少腹逐瘀汤 | |
文章导读:介绍高如宏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血热、血燥、血瘀、血虚, 治疗从血论治。高教授认为, 本病病机尚有湿毒蕴阻、滞络损肤, 可从湿毒论治。临床上可分邪阻肌表、寒湿困脾、湿毒蕴肤、脾虚湿蕴几种证型辨证论治。 |
高如宏教授是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宁夏回族医药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8年, 一直致力于皮肤病中医药临床防治和研究工作, 尤其是对银屑病、白癜风等难治性皮肤病有独到的认识。
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松皮癣、白壳疮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 本病病因病机为血热、血燥、血瘀、血虚, 治疗从血论治。高教授认为, 本病由湿毒蕴阻、滞络损肤所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受益颇深, 现将高教授从湿毒论治银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近现代医家提出, 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大致可归纳为四大学说[1], 即血热说、血燥说、血虚说、血瘀说。其中, 张志礼认为血燥与血热皆为本病之起因;朱仁康、赵炳南倡导血热论;顾伯华则认为本病是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高教授认为, 本病除了以上四大学说外, 还与湿毒致病有关。其病因外因多为淋雨涉水, 居住潮湿, 或感冒夹湿, 感受热毒、药毒、虫毒之邪;氤氲熏蒸, 阻遏气机, 留滞脏腑经络肌肤。内因多由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 运化乏力等多因素致病。陈实功《外科正宗》说:“顽癣乃风、热、湿、虫四者为患。发之大小圆斜不一, 干湿新久之殊。风癣如云朵, 皮肤娇嫩, 抓之起白屑”;陈士铎《洞天奥旨》曰:“白壳疮……, 皆因毛窍受风湿之邪, 而皮肤无气血之润, 毒乃附之而生癣矣。”据此, 高教授提出本病病机为湿毒蕴阻, 滞络损肤。病性为本虚标实, 标实为湿毒之邪蕴阻肌肤;本虚则为正气不足之时, 复感湿毒邪气, 致气血失和, 肌肤失养。病位在肺脾。湿毒浸淫化热, 耗伤气血, 外发肌肤, 故可见全身出现红色丘疹、斑块;湿毒蕴阻, 气血不荣肌肤, 肌肤失养, 则在红斑上出现多层银白色鳞屑;湿为阴邪, 其性粘滞, 缠绵难愈, 故病情反复, 且易复发。湿毒蕴阻肌肤, 气血运行受阻, 肌肤失养, 化燥化火, 因此, 皮损肥厚成斑块状、蛎壳状。
2 辨证施治
高教授认为, 本病为正气不足, 湿毒蕴阻, 滞络损肤, 因此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可见正气充足, 则不易感受外邪侵袭, 正气不足时则容易感受外邪。正气与邪气抗争, 致使正气虚损, 这也是银屑病病情反复不愈的原因。因此, 治疗应分辨虚实, 据辨证扶正祛邪。高教授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分型:
2.1 邪阻肌表
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 西北地区春季多风, 冬季风寒隆盛, 喜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食物, 致使脾胃运化失健, 湿邪内阻, 加之不慎感受风寒邪毒, 内外合邪, 外寒湿邪郁滞肌肤, 气血失和, 故皮肤出现红斑、鳞屑。临床表现:发病急, 多有扁桃体炎、咽炎病史, 咽痛、咽痒, 全身出现密集红斑, 色鲜红, 其上覆有银白色鳞屑, 舌质淡、苔薄白, 脉浮紧。治以祛风散寒, 健脾除湿;方以藿朴夏苓汤加减。
2.2 寒湿困脾
《诸病源候论》载:“风湿邪气, 客于腠理, 复值寒湿, 与气血相搏所生。”本型病机为湿浊偏盛, 困阻脾胃, 升降失司, 气机受阻, 或复感寒湿, 与气血搏结而成。临床表现:病久, 反复发作不愈, 全身出现散在斑块, 以腰背部为多, 色暗红, 其上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 舌质紫暗、苔薄白, 脉沉紧。治以温中散寒, 运化水湿, 方以雷氏芳香化浊方加减。
2.3 湿毒蕴肤
《外科集验方·疥癣论》认为, “夫疥癣者, 皆由脾经湿热及肺气风毒客于肌肤所故也”。提出因风毒之邪侵犯于肺、脾两脏, 湿热外发于肌肤所致。临床表现:病久, 每因饮食辛辣刺激、饮酒后诱发, 全身出现散在斑块, 以下肢为多, 色鲜红, 其上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 瘙痒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 解毒散结;方以甘露消毒丹加减。
2.4 脾虚湿蕴
脾失健运则可导致气血亏虚, 易致阴阳失衡, 气血失调, 正不胜邪, 使病邪久留而不去, 病程延长, 不易治愈。临床表现:平素纳差、乏力, 病久, 全身散在斑块, 基底色淡红, 其上覆有银白色鳞屑, 自觉瘙痒, 舌质淡红、边齿痕、苔薄白, 脉沉细。治以健脾燥湿, 淡渗分利;方以平胃散合茯苓皮汤加减。
3 病案举例
陈某, 女, 33岁, 农民, 于2012年12月2日初诊, 患者患寻常型银屑病5年, 形体肥胖, 易感冒, 病情反复发作, 本次主因“全身散在斑块、鳞屑伴瘙痒半月”来本院门诊就诊。诊见:全身散在斑块, 其上覆有银白色鳞屑, 粘腻肥厚自觉瘙痒, 无发热、恶寒, 无咽痛, 无关节疼痛, 无脓疱, 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边齿痕、苔薄白, 脉沉缓。专科情况:全身可见散在红斑, 覆有银白色鳞屑, 刮去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综合患者病史、舌脉及皮疹特点, 辨证为脾虚湿蕴, 治以健脾燥湿。处方:茯苓、益母草各15g, 苍术、白术各12 g, 生薏苡仁、黄芪各30 g, 猪苓、通草、制半夏各10 g, 竹叶、厚朴、陈皮各6 g, 土茯苓20 g。7剂, 水煎服, 服上方后皮疹颜色明显变淡, 效不更方, 故嘱其再服7剂, 门诊随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