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续命汤的临床治疗应用与体会

  • 作者:王晓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王晓云本科,主任中医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5年,海南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黄煌经方海南传承工作室副主任,海南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首席中医专家。

    师从于国内外著名现代经方大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第四届国医大师、海南经方名家、不孕不育症治疗名家林天东教授,岭南中医经方大家、广州市名老中医黄仕沛教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山西省名老中医畅达教授。

    主持完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研两项。参与学术专著编著两部(副主编),在中文核心、统计员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发院内制剂两个(获省药监局批号),致力于经方疗治杂病临床工作。

    1续命汤溯源

    续命汤是系列方,我们今天在《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脉并治第五》中,看到的是古今录验续命汤,是宋代林亿校勘时补录上的。

    但从文献上看,从秦汉至宋代以前,有许多续命汤系列方治疗中风的记载,如:

    东汉·华佗的《华佗神医秘传》(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彭静山辑校,1982年5月第一版)

    东晋·陈延之的《小品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文柱辑校,1983年8月第一版)

    唐·甄立言的《古今录验方》(范行準辑佚中医古文献丛书,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第一版)

    孙思邈《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书中有小续命汤、大续命汤、古今录验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续命煮散等治疗中风的记载。

    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的小续命汤、华佗《华佗神医秘传·卷四》中的华佗治中风神方、东晋陈延之《小品方》中的小续命汤,它们三者在主治、组方是一致的。另在《秘传·卷四》中的华佗治中风口禁神方,与后续的续命汤也有异曲同功之处。

    在《小品方·卷四》中,除小续命汤外,治疗中风方还有羌活汤、张仲景三黄汤两张方,而张仲景三黄汤与《千金要方》中的千金三黄汤在组成、主治上也是一致的。

    依此我们可看出,续命汤系列方是这一时期中医治中风的主要方剂,在秦汉、三国、两晋时期,已经使用续命汤治中风了,张仲景也可能使用过“张仲景三黄汤”等方治疗过中风。《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未年,与东晋《小品方》成书年代接近,按理《伤寒杂病论》中也应有续命汤治疗中风的内容,可能因战乱,经书医籍大量遗失,续命汤治疗中风的章节也遗失了。在王叔和整理《伤寒杂病论》时,也没收集到这部分内容,致使《伤寒论》中也就没有了续命汤治疗中风的内容。

     至北宋初林亿、王洙等人在翰林院残书中发现《伤寒杂病论》的简略本《金匮玉函要略》三卷,上卷讲伤寒,中卷讲杂病,下卷讲方剂及妇人病治疗。林亿等人将中、下卷部分重新辑校,并将各家方书中散在记载的张仲景治疗杂病的医方,分类附于病证之下,题名为《金匮要略方论》,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匮要略》。

    而《小品方》中的小续命汤、张仲景三黄汤、羌活汤及《古今录验方》中的小续命汤、大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等治疗中风的方,林亿等人当时未把其它们补录入《金匮要略》中。所以个人认为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应该是有续命汤系列方治疗中风的内容的,只因战乱遗失了这部分内容,而后来宋代林亿辑校增补时,仅补了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小品方》中名张仲景三黄汤)两张方,并且是以附方的形式补录的,这难免让后人有古今录验续命汤不是仲景方之说!实乃憾事!下面我们就讲一讲三个常用续命汤,古今录验续命汤、小续命汤、大续命汤。

    2续命汤的组方架构

    01方剂组成及常用剂量

    1、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6-15克、桂枝15-40克、杏仁10-15克、干姜10-20克、甘草10克、人参10-30克、石膏15-3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

    2、小续命汤:麻黄6-15克、桂枝15-40、杏仁10-15克、生姜10-30克、甘草10-15克、黄芩1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人参10-30克、防风15克、防己15克、制附片6-30克。

    3、大续命汤:麻黄6-15克、桂枝10-40克、生姜10-30克、甘草10-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茯苓20-30克、防风15克、独活15克、葛根30-60克、制附片6-30克、细辛6克。

    我们可看到,续命汤基本中都有一个基本组方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都有麻黄汤的影子,在此基础上,依药证加减而构成不同的续命汤。麻黄汤是系列续命汤底方。

    02组方解构

    续命汤系列方,主要治疗药物基本相近,其组方大概由以下五类药构成。

    第一类:温阳祛风散寒除湿药:麻黄桂枝干姜附子细辛白术防风、防己、独活、葛根。其中麻黄附子能破癥坚积聚,在续命汤中是主药。

    第二类:活血化瘀药:芍药、川芎当归

    第三类:补精气液药:人参甘草

    第四类:潜阳清热药:石膏黄芩

    第五类,祛痰化饮药:杏仁茯苓

    《伤寒杂病论》讲的是方证相应治疗,方证又是由药证组成,仲景药证多来源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下面我们来看看《本经》中对续命汤诸药药证的表述。

    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麻黄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破癥坚积聚”,即通利瘀滞的脑脉,振奋阳气,鼓动人体一身阳气之运行。唐.甄权《药性论》:麻黄通九窍,利血脉”。这使得麻黄成为治中风的主要药之一。

    桂枝:“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利关节,补中益气”。晋陶洪景《名医别录》云:“桂通血脉是也”。桂枝方中能补益和通利血脉,疏利筋骨关节。

    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出汗,逐风湿痹”。

    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wō、bì)拘挛,膝痛不能步行”。附子能扶真阳,祛寒湿,破瘀阻,助麻黄破癥坚积聚,也为治中风主要药。

    防风:“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风邪,目盲无所见,风邪周身,骨节疼痹”。防风疗诸风,通痹阻。

    防己:“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治“诸痫'有较强的除风湿作用。

    独活:“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痓(chì)为痉挛之意,独活能除风寒湿,治中风挛拘。

    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当归活血通脉除寒热。

    川芎:“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川芎主治中风入脑而通血痹。

    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芍药行血痹瘀滞,利湿饮兼清热。

    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黄芩去瘀热,通瘀血。

    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石膏降逆潜阳,除热邪结气。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补中风人之正虚,益气生津。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甘草人参益气生津,坚筋骨倍力气。

    综合来看续命汤就是祛风散寒除湿透邪气,温阳振奋阳气,破癥坚积聚,疏通血脉筋骨的方子。临床上我是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结合方证、药证来选用不同续命汤的。

    续命汤系列方从组成上看,是基于麻黄汤的加味变方,几乎每方都有麻黄桂枝两味药,是以“表证”为切入点,从外风来论治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麻黄的方有二十多首,这些方中麻黄这味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含有麻黄的二十多首方中,如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加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以及《小品方》《古今录验方》《千金要方》中,这些治中风的小续命汤、大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等方里,麻黄大多是用于治疗肢体偏枯不用、语言障碍或身痛、肢节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的。

    麻黄除了解表祛风邪之外,在续命汤中更是体现了“破癥坚积聚”及振奋阳气的这个功用,桂枝在方中补中、通利血脉关节,同时能兼制麻黄发散太过所致的心悸、不寐等副作用。附子主温阳,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个人认为这三味药是续命汤系列方的治疗靶向性主药,其它药则是依药证入方而组成不同的续命汤。

    3续命汤的原文主治和使用注意事项

    01古今录验续命汤:

    出自《古今录验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侧。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02小续命汤

    出自《小品方》、《古今录验方》、《千金要方》:“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服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差。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暗。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疼烦,去附子倍芍药。”

     

    [1] [2] [3] [4]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