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孙升云,男,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学报》主编。2004部队转业至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担任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先后荣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工作、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先后获评广东省“南粤最美中医”、第二届“羊城好医生”,2017年9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此外,还曾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主编”等荣誉称号。 |
军人、医生、学报主编、科普名师,每当向外界介绍自己的身份时,孙升云教授总得花些时间去耐心解释:作为华侨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的他,是一名退役军人,是《暨南学报》的主编,还是广州市的“科普名师”。办公室里,一张“广东省名中医”获得者的合影被挂在最显眼处,孙教授幽默地表示,“虽然我经常说自己是‘老中医’,在这些专家里,我还算是个‘年轻人’呢”。
“我是一个兵”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之际, 2019年7月26日,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 401位人士被联合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这其中就包括孙升云。
2004年,脱下军装的孙升云从部队转业至华医工作,担任中医科主任。来到地方工作,他依然保持着军队的优良传统和朴素作风,军旅生涯使他始终把服务群众放在工作的首位;平日里,面对慕名而来的外地加号患者,他从没有说过一个“不”字。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协助医院相关科室医生对地震伤病员进行中医治疗,促进了伤病的快速康复。
“孤肾”治病要对不要贵、护肾要趁早、肾虚不等于肾衰……作为一名肾病治疗方面的专家,孙升云看诊时总是“金句频出”。他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对待肾病,不能迷信先进治疗和名贵药材,“并不是只有西药才能抑制肾病的病理改变,同时中药一定要在正确的辨证基础上应用才能有效,中医或西医单打独斗都不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才能取长补短。”在孙升云的努力下,不少患者进入透析期的时间被延缓,《老人报》因此将他称作中西医“肾斗士”。
这些年,孙升云一直坚持做着医学科普的工作,下基层、上电视,甚至在网上开设了专门的慕课《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作为一名医生,之前我每天思考的就是怎么给这个患者、那个患者把病看好,非常具体”,但孙升云认为,想要从更高的层面去降低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乃至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光看病是不够的,“中医讲究‘治未病’,我通过各种方式和大家交流,其实就是要大家有病防变,无病防病,提升自己的健康管理意识。”
将中医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在华医工作多年,孙升云多次参与医院组织的海外义诊,远赴泰国、南非等地,与不少华侨和外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南非举行义诊时,中医是最受当地华人欢迎的科室:“中医讲究系统、全面地看病,寻求病源,很多华人身体不舒服就想看中医”。面对络绎不绝的病人,孙升云望、闻、切、听,一一耐心地检查着。他回忆到,当时还有一些非华裔的外国人也来看中医,在大家的指引下,“左右伸伸手,蹬蹬眼睛又吐了几下舌头”。
回顾海外义诊的经历,孙升云深切地感受到了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医的巨大需求、对于祖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他们对我们非常信任,可以说是无话不谈”。与此同时,他还认为中医是打开中外沟通大门的一把钥匙,“在海外,除了中餐馆,最受外国人喜爱的就是中医馆,针灸、按摩这些中医的宝贝”。这种认可对孙升云来说是鞭策自己继续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动力,“让中医中药走向世界,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和百年侨校,孙升云和来自澳门、台湾的求学者也结下了师徒之谊:“我前后收过几个港澳生,今年又收了一个台湾的研究生,跟着我学习中医。”现任澳门中医药学会会长石崇荣是孙升云的学生之一,从暨大毕业后,一直致力于在港澳与内地之间传播、推广中医文化。在孙升云看来,中医药文化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宝库,去伪存真后,一定能发扬光大,传播到五湖四海。
从“老中医”到“老学究”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老兵孙升云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同时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副主编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跨专业、跨学术,孙升云接过了高校学报主编这个并不轻松的职位。“我办这份学报,一靠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二靠专业的编辑团队”,随手拿起一份桌边的学报,孙升云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刊物内的栏目和创新点;对于这份著名学报,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思考,带领编辑部同仁一起,提升了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文科学报主编的经历,也让孙升云对医生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以前只做医生,没有意识到人文社科的重要性,后面才发现政策的推动实施、观念的改变都需要人文方面知识的支持”。他最近一直在思考,国家提出“健康中国2030”纲要后,如何进行借助新型传播手段去改变人们的健康观念,怎么去辨别健康信息的真伪,“这是做主编以前不会思考到的层面”。
学者的理性视角,让孙升云也能坦然面对来自外界对于中医的质疑,也坚定了自己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信念。“现代科技在发展,病人来看中医,我会用中医的方法、中医的思路去治,但我也要用西医的方法把疾病病名诊断清楚,”孙升云幽默地表示,实际上那种不经过四诊合参就开方子的不良做法,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批评过了。
孙升云低头一看手机,“到点了,还有个病人等着我呢”,走出摆满奖杯、合影的办公室,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孙升云腰板笔挺,步履坚定,稳步向前,他一直在坚持着他想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