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新闻频道 >> 医药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财政部发文 2022年公立医院配置需求来了!

  • 文章导读:疫情后,全球对医疗和疾控体系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在国内,医疗投入大幅增加,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已经开始。

    随着医院常规业务的复苏,各个项目运行已逐步进入正轨。距离2022年还有不到一个月,新一年的医疗市场建设与扩容也已提上日程。

    79.89亿医疗补助资金下发

    近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

    该项直达资金的标识为“01中央直达资金”,贯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整个环节,且保持不变。

    文件要求要求各省25号前将直达资金分配到市县基层的方案上报,财政部审核同意后下达到市县。

    同一天,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

    详情如下:

    公立医院配置进入快车道

    国家卫健委曾指出,各地要科学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提高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性,配置规划要符合医学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与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相适应。政策加持下,医疗器械配置市场进入快车道。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步有序下达2021年度卫生健康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300亿元,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构筑公卫防疫屏障,搭建便民就医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围绕新冠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对照疾控机构建设标准,安排中央投资84.44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建设,提升省级、人口大市疾控中心检测和应急处置“一锤定音”能力,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控“第一道关口”。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方面,安排中央投资85.3亿元,支持2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起步建设,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网格化布局,113个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推动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

    聚焦“重点病种”突破,打造疑难病症诊治省域高地。针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重点病种,安排中央投资40.15亿元,支持54个特色优势突出、医疗技术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省部级医院,改善基础条件,加强科研创新,提升省域内相关专科综合诊治能力。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要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

    建设足量的负压病房、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可转换院(病)区,加强传染病解剖室、临床教学用房、应急物资储备空间等设施建设,配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 CT、传染病隔离转移装置等医学设备,有条件的可以配备移动生物安全三级水平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

    强化创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创伤复苏单元等设施建设,以及接受伤员通道、二次检伤分类区等院内场所改造提升。针对海(水)上、陆地、航空、雪域等场景需求,加强救援物资储备配送能力和专业设施设备建设,结合实际配置信息联通和指挥设备、移动手术室、移动 CT、直升机停机坪等。

    在医院建设方面,要求加快未能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的市、县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服务人口超过 100 万的县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

    改善临床诊疗基础设施条件,适当超前配置大型医用设备。深度运用 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智慧医院,建设重大疾病数据中心。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制度、利益分配、新药(医疗器械)研发上市等方面先行先试。

    遴选建设 120 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大型设备配备水平,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保障远程医疗需要。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呼吸等专病中心和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

    在基层方面,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鼓励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等中心,加强远程医疗和信息化设备配备,与高水平省市级医院对接,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通。

    可见,未来五年,政策倾斜尺度将持续放宽、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大三甲牵头之下的医联体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是医疗器械企业角逐的战场之一。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