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 |
在临床上,时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手足欠温之患者,其病或发生在解便之后,或发生在工作紧张之际,或在酷暑天气,或高温环境,也有随时而发者。经安舒静卧,或掐按人中、承浆穴,或予保暖针刺,即可使病人复苏,复苏后,并无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证,但有些患者不时又发。这种病中医称之为晕厥。
引起晕厥的原因颇多,为区别之,前辈医家特在厥字之前,冠上其因而命名。如因痰引起的晕厥,称为痰厥;因饮食积滞引起的晕厥,称为食厥;因贪色引起的晕厥,称为色厥……等。因为晕厥产生的病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不一,所以立法选方用药亦殊。兹将晕厥的病因与证治,浅谈如下。
一、血虚所致之晕厥:此证多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后天生化不足,或肾精亏损,先天生源枯竭,致气随血脱,神机不运而引起。临床上,其症常见突然晕厥,面色白光白,口唇不华,呼吸缓慢,目陷无光,舌质淡白,脉细数无力等。应益气敛阴,补养气血,用人参养荣丸变丸为汤治之,其效颇佳。
二、气虚所致之晕厥:此证多由元气亏损,使阳气消乏,宗气下陷,脾气不升而引起。其症常见突然昏晕,面色苍白,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弱等。宜补气回阳,用四逆汤(制附片、干姜、炙甘草)加人参、黄芪、丹参治之。
三、血气上逆所致之晕厥:此多由郁怒伤肝,气机逆乱,血随气升,并走于上,扰乱神明引起。此乃《内经》所谓“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也。其症常见突然昏仆,牙关紧闭,胸满气逆,四肢厥冷,面赤唇青,脉沉弦等。苏醒后,有时患者出现情志改变,而情志改变又是导致此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当疏肝降逆,活血逐瘀,用张景岳之通瘀煎(当归、红花、香附、乌药、木香、青皮、山楂、泽泻)加减,再送服逍遥丸治之。
四、阴虚肝旺所致之晕厥:此多由谋虑太过,抑郁不欢,暗伤肝之阴血,或肾精耗损,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阴不足,肝阳亢盛引起。头晕目眩,急躁急怒,眩仆不语,面红目赤,四肢颤抖,舌红苔少,脉弦细而数,为此病之常见症。其治宜育阴潜阳,滋补肝肾,用知柏地黄丸化裁治之。
五、痰浊所致之晕厥:此多由痰湿素盛之人,加上恼怒,致气逆痰壅,清阳被蒙而引起。其症常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鼾声如锯,呕吐清涎,四肢厥冷,苔白滑腻,脉滑或沉缓等。宜用导痰汤化裁治之。
六、暑热所致之晕厥:此证乃由暑热之邪侵袭人体,致热郁气逆,闭塞清窍,扰乱神明引起。其症常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冷,汗出而多,气喘,面色潮红,牙关紧闭,舌红而干,脉洪数等。宜辛凉开窍,用紫雪丹治之。内闭外脱者,尚见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撒手开口,脉虚数大等。应闭脱兼治,用生脉散合白虎汤加减治之。
七、湿热所致之晕厥:此证多由素体湿热偏盛,或嗜饮酒酪,喜吃肥甘之物,致湿热内蕴引起。轻者,不会发生晕厥,重者方可发生。常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汗出,烦躁呕吐,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等。应清热化湿,豁痰开窍,用菖蒲郁金汤(石菖蒲、郁金、山栀子、菊花、连翘、滑石、竹叶、丹皮、竹沥、姜汁、玉枢丹)随症化裁治之。
八、食积所致之晕厥:此证多由暴饮暴食,偶感风寒,或郁怒触动,气逆上壅,清窍闭塞引起。临床多发生在饱食之后,突然昏厥,气息壅塞,脘胀腹满,嗳气食臭,苔腻,脉滑而实等。其治应先以盐汤,或姜汤探吐,继用保和丸,或香砂平胃散加味治之。
总之,晕厥之病,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者,当祛邪以除其根;虚证者,应补虚以治其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