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 |
巅顶头痛是指以头巅顶部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治疗此病数例,收效显著,仅举三例介绍如下:
病案1
蔡某,女,33岁,1999年7月22日初诊。患者半年前正值冬月,洗头未干外出而受风吹,回家后即感头部有紧缩感,至夜巅顶部疼痛难忍,自用止痛片服后稍有减轻,但不服药时疼痛即作,嗣后头痛每日早饭时为著,遇风寒则加剧,缠绵数月,虽到盛夏,头部仍须承裹围巾。诊其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迟而紧。辨为风寒袭络,营卫受阻,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处方:羌独活各10g,细辛3g,白附子10g,僵蚕10g,鸡血藤20g,藁本6g,炙甘草5g,水煎2次分服,2剂。
患者服药2剂后欣喜来告,头痛大减,亦无须裹巾,惟晨起出屋后仍少许头痛,乃守原方再进2剂,诸症告愈,至今未发。
按 《灵枢》曰:“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盖头为诸阳之会,风寒之邪循足太阳经上犯巅顶,营卫郁滞,诸阳遂乱,故巅顶头痛,痛久入络,则缠绵难愈。本证辨证要点为有风寒病史,头痛遇风寒则剧,李东垣曰:“高巅之上,惟风药可达。”本方以羌独活、细辛疏散太阳、少阳两经之邪,白附子、僵蚕搜面之风,鸡血藤养血通络,藁本引诸药直达病所,共奏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病案2
戴某,男,41岁,2001年8月30日初诊。自述巅顶头痛二年余,服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近几天来头痛持续不休,不能操持家务,并经常胃脘隐痛伴紧缩之感,泛恶、呕吐痰涎。诊其舌苔薄白而水滑,脉沉弦。辨证属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治宜温肝暖胃,祛寒降逆。拟吴茱萸汤:吴茱萸10g,党参10g,生姜20g,大枣6枚,水煎2次分服。二剂。
服药后感觉巅顶头痛减去大半,胃脘亦感舒适,惟仍时发泛恶、干呕,效不更方,原方加砂仁6g以和胃。服药二剂后,头痛霍然,泛恶、干呕偶发,苔已无水滑,上方加公丁香6g,清半夏10g,生白术10g,连服三剂而愈。
按 本案即《伤寒论》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一证。因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头顶,肝胃虚寒,饮停于内,循经上逆而诸症频作,辨证典型,故取吴茱萸汤原方重用生姜施治,效若桴鼓。
病案3
赵某,女,18岁,2003年6月29日初诊。巅顶头痛反复发作4年余。因于四年前学习紧张,每在上课或自学时巅顶头痛发作,而休息后及假期中则很少头痛,多方求治效不佳。就诊之时正值高考前期,因头痛频发不能坚持听课,甚感痛苦,失去治愈信心。吾初辨为风寒为病,投以辛散之品10余剂治之,可是药后头痛发作更剧,方悟药不对证。仔细思量此症应为相火偏旺,循经上扰,不宜用辛散。再细察其舌质红,脉细数,随更方:天冬12g,熟地15g,党参10g,生牡蛎30g,炙龟板10g,炒知母10g,炒黄柏10g,2剂。
药后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虽能听课但仍不能上完半日,原方连进四剂,头痛告愈,迄今为止未见复发。
按 本案特点为用脑或烦劳后巅顶头痛发作,《内经》曰:“阳气者,烦劳则张。”患者素体阴虚,相火偏旺,烦劳扰动相火,循经脉上干则巅痛频发。更方气阴双补,填精潜阳,兼泻相火,治疗此证颇为合拍,故收良效。
以上三例皆是巅顶头痛,其病虽同,而其证有别,故治法亦异。方药不同而皆可获愈,正是所谓殊途同归也。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同病异治”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也进一步启发我们,临证不可拘泥有是病用是方,对号入座,而应以辨证为前提,有是证用是方,这才是掌握了辨证论治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