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活血化瘀法在艾滋病治疗中的运用

  • 文章导读: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辨证治疗亦无规范可循。我们根据艾滋病病人临床症状、舌质、脉象观察辨析,发现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之征,甚则面色晦滞、皮下瘀血、舌质紫暗、脉沉涩等,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灵活运用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分述如下。

      和解少阳兼以活血

      河南省上蔡县艾滋病患者绝大多数是不规范单采血浆而感染的,潜伏期可达5~10年,甚至更长。一朝卒发,症状相似,正如《素问·刺法论》所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究其病因,属中医学“疫毒”范畴,因逾时而发,符合“伏气”温病。其传染途径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而侵入人体。因此,疫毒之邪首先潜伏于血分,蚕食机体正气,毒邪郁久化热,邪气日盛欲寻机外越,正气日衰,但一息尚存,正邪交蒸于半表半里,误汗则徒伤其表,吐下则误伤其里,使疫毒邪热更甚,脏腑气血愈虚,宜和解少阳兼以活血。

      案1.张某,男,46岁,2005年4月22日初诊。1993年开始单采献血多次,后发现感染艾滋病。三个月来反复感冒,稍感风寒即恶寒、发烧。现见寒热往来,身困乏力,四肢倦怠,头晕,咽干,胸脘满闷,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纵观前医之方,有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小柴胡汤等,方药对症,但收效甚微。给予:柴胡30g,黄芩15g,半夏12g,人参15g,甘草6g,牡丹皮12g,赤芍12g,当归15g,天花粉30g,连翘15g,生姜12g,大枣12枚,6剂,水煎服,每日1剂。4月29日复诊,诸证明显好转,发热恶寒已止,惟有身困乏力。改用: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人参18g,当归15g,赤芍15g,黄芪18g,焦白术12g,防风9g,天花粉30g,苦参15g,连翘15g,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连服30余剂,症状消失,体力增加,随访1年,基本如常人。

      按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疏理气机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配以天花粉、连翘加强清热之力,且有很好抗病毒作用,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药配伍,相得益彰。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益气健脾,取其扶正祛邪;炙甘草助参、枣扶正,调和诸药。选加当归赤芍丹皮益阴活血,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使潜伏血分之毒邪得以透出。

      诸药合用,毒邪得透,少阳枢机得利,胃气调和,诸症自除。

      利湿退黄重用活血

      艾滋病的病因是疫毒入血,最易损伤肝脏。因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肝主疏泄,若肝脏受损,疏泄情志失职,气机不畅,郁而化火,热盛伤津,阴血暗耗,血虚不能濡养经脉,血液在脉中运行不畅,遇寒而凝,遇湿则遏,形成气滞血瘀。另一方面,肝疏泄胆汁之功能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为黄疸之症。因此,在辨证基础上重用活血之品,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负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

      案2.伊某,女,38岁,会诊日期:2005年6月5日。患者于1996年剖宫产后输血浆400ml,2004年7月在上蔡县防疫站确诊为HIV感染,CD4160个/ul,采用HAART疗法治疗。30天前出现腹部胀大,恶心,食纳不馨,于2005年5月26日入某院治疗。入院时检查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触诊不满意,有明显移动性浊音,下肢可见凹陷性水肿。化验血HBV、HCV均阴性,ALT 250 U,AST 164 U,ALP 20 U,Tbil 46 umol/L,Dbil 28 umol/L,白/球蛋白2.1/3.3。诊断为AIDS合并肝硬化。入院后给予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未见好转。诊见:身目发黄,面部及下肢浮肿,腹胀如鼓,青筋暴露,急躁易怒,虚汗自出,小便不利、色黄赤,大便溏。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细数。西医诊断:AIDS合并肝硬化,早期肝昏迷。中医辨证:气虚血瘀,湿热弥漫,蒙闭清窍。治法:益气活血,清热利湿,芳香开窍。方药:赤芍60g,当归15g,香附15g,黄芪18g,焦白术15g,白芍12g,茵陈30g,黄芩15g,苦参15g,木通6g,车前子30g,茯苓皮30 g,冬瓜皮30 g,藿香12g,杏仁12g,橘红12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连服10剂,烦躁已止,大便自调,诸症好转,但仍有腹水、黄疸。上方加红花12g,泽兰15g,木瓜15g,桂枝6g,服用20剂,症状消失。出院后中药调治2个月,化验肝功能恢复正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操持家务。

      按 患者因输血后感染HIV,经HAART疗法治疗后,出现腹胀大、黄疸、早期肝昏迷。从中医观点来看,患者身目黄染,烦躁,脉滑数,苔黄,颜面、下肢水肿,腹胀如鼓,证属湿热弥漫三焦、水道不利而尿短,湿热下注膀胱而尿黄;湿热蕴于血分,薰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周身发黄;湿热上扰神明,蒙蔽清窍而烦躁不安;湿热久羁,脾为湿困,中土不运而脾气虚,气为血帅,气虚则血瘀,故见腹胀水肿,腹壁青筋暴露。因此,瘀血是本病的关键所在。治宜补气活血,清热利湿,健脾芳化。方中重用赤芍当归、香附子活血行瘀,黄芪、焦白术补气健脾,调理气血,才能祛邪达表,使湿化黄退、升降和谐,阴平阳秘而致和平。茵陈、黄芩苦参木通车前子茯苓皮、冬瓜皮清热化湿利水。藿香杏仁橘红调畅中焦,芳化开郁,使中焦气机舒展,上下通调,湿热之邪方有出路,邪去则正安。

      养阴生津佐以活血

      艾滋病属于伏气温病的范畴,发病之初即见营血证候,热陷营分,热灼营阴则凝滞,形成瘀热。热入血分,热毒炽盛,损伤血脉,血行不畅而加重瘀热。营血与脏腑在生理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一旦热入营血,耗损阴津,必然损伤脏腑,脏腑虚损又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而形成血瘀。所以,在养阴清热的基础上,佐以活血通瘀,可增水行瘀、濡润脉道。从而恢复脏腑组织的功能,使顽症趋向好转。

      案3.程某,男,59岁,初诊日期:2005年8月7日。患者于1993年曾单采献血后被诊断患有艾滋病。2000年患糖尿病,一直服用降糖类药,病情时有反复,血糖波动在8~12.5 mmol/L之间,尿糖+~++,近2个月出现右足麻木疼痛,足趾紫暗肿痛,口渴多饮加重。现口渴多饮,五心烦热,盗汗,腰痛,尿频尿多,下肢浮肿,右足麻木疼痛,足趾紫暗肿痛。化验:血糖11.86 mmol/L,尿糖(++),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西医诊断:AIDS合并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合并下肢坏疽。中医辨证:病毒内蕴,肾阴亏虚,经络阻滞。治法:清热解毒,滋肾养阴,活血通络。方药:天花粉30g,蒲公英15g,地丁15g,败酱草15g,黄芪30g,薏苡仁30g,赤芍15g,牡丹皮15g,桂枝12g,红花12g,水蛭3g(冲服),山药3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5剂,趾部紫暗肿痛明显好转,但仍腰痛、尿频,上方去蒲公英、地丁,加牛膝熟地黄、续断,继服15剂,右足麻木疼痛、足趾紫暗肿痛基本消失。上方去桂枝水蛭,先后选加沙参、麦冬天冬玄参桃仁三七参等养阴活血之品,连用3个月,病情稳定,化验:血糖7.5mmol/L,尿糖-~+之间。

      按 患者因疫毒内蕴,暗耗肾阴,发为消渴。渐致气阴两虚,脾胃失调,气血化源不足,脉道空虚,热毒之邪乘虚而入,血脉不通,瘀而成疽,为虚实夹杂之证。因右足感染为急症,急则治其标,先以蒲公英、地丁、败酱草清热解毒,黄芪山药、天花粉、薏苡仁补脾益气、养阴生津,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桂枝水蛭红花活血通脉。热毒渐退,局部紫暗红肿消退,减用清热解毒,加入熟地黄、牛膝、续断以补肾固本,加麦冬、沙参、玄参桃仁三七参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以治其本。守方治疗4个月,病情稳定。

      总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应将辨证施治作为纲领,不论病因病理、病位深浅、寒热性质、邪正盛衰及阴阳类型,都离不开气血。因此,活血化瘀是重要一环,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如此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