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 |
咳嗽是常见疾患,古今医家治验颇丰。而对于湿邪伤肺所致之咳嗽,临床报道不多。刘渡舟教授在临床上对一些咳嗽缠绵,长期不愈的病人,抓住“湿咳”临床特点,应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举以下3案以供参考。
例1:郑某,男,17岁。1993年12月1日初诊。自诉咳嗽月余,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服中西药物治疗罔效。刻下咳声连绵,咯吐白色粘痰甚多,胸闷头重,身倦肢懒,伴有颐肿,耳中流出黄色渗出物,舌红、苔白腻,脉浮濡。询其致病之原,因升学考试,功课繁重,心中急躁,睡眠不佳,又患感冒而发病。刘老观其舌苔白厚,脉又浮濡,脉证合参,辨为湿咳,三焦气郁化热。疏方:白蔻仁10g、藿香10g、茵陈15g、滑石15g、通草10g、菖蒲10g、黄芩8g、连翘10g、浙贝14g、射干10g、薄荷2g(后下)、桔梗10g、杏仁10g、前胡10g。嘱其忌食油腻厚味助湿之品。服至7剂咳嗽明显减轻,胸闷体疲亦大有好转。现痰未全净,大便偏干,提示有湿浊化热之象,上方减前胡、桔梗,加竹叶10g、水红花子10g,利湿清热从三焦驱邪外出。三诊时,咳嗽基本痊愈,颐消耳不流水,见其苔尚有白腻,乃用化湿和中之方,巩固疗效而愈。
例2:赵某,男,5岁半。1993年7月20日初诊。患儿为过敏体质,每闻异味则嚏而咳,继之则喘。近2个月来病情加重,夜间憋气喉鸣,痰不易出,伴有不欲饮食、烦躁不安、小溲短赤、大便不调等症。舌红苔白腻,脉细滑小数。辨为湿热羁肺,肺气不宣。拟芳香化浊,清热和湿之法。方用:浙贝12g、菖蒲8g、射干10g、白蔻仁8g、茵陈10g、滑石12g、藿香8g、杏仁10g、苡仁12g、黄芩6g、栀子8g、通草10g、桔梗10g、厚朴12g、前胡10g、紫菀10g,7剂。药后症减咳轻,仍守上方加减化裁,咳嗽霍然而瘳。
例3:刘某,男,66岁。1993年10月27日初诊。自诉咳喘1年,屡服西药不效,转延中医治疗。现症咳嗽喘急,喉中痰鸣,痰白而粘,入夜病情加剧,不能平卧,伴有恶寒、胸憋、鼻塞流涕等症。视其舌苔白滑而腻,切脉弦细而滑。辨为湿浊痹阻三焦,肺气不利,治节不行之证。治拟宣化肺气,调畅三焦,清热化湿。用甘露消毒丹加味:杏仁10g、白蔻仁10g、苡仁15g、藿香10g、厚朴15g、茵陈12g、通草10g、菖蒲10g、黄芩4g、桔梗10g、连翘10g、浙贝15g、射干10g、薄荷2g(后下)、紫菀10g、大豆卷10g、枳壳10g,7剂。1周后复诊,喘急胸闷有所减轻,夜能平卧。效不更方,继以上方调治。患者服药30余剂,咳止喘平,其他症状随之而瘳。
体会:湿咳缘于湿热弥漫三焦,肺气失于宣降。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咳嗽与喘,咯痰较多,苔白而厚,脉来濡细,伴有胸满体倦,头重,少食等。病程缠绵反复。《素问》有“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秋伤于湿,上逆而咳”的记载。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说:“夏季湿热郁蒸……逆行犯肺,必生咳嗽喘促,甚则坐不得卧,俯不得仰。”王孟英云:“非天气有偶偏,即人气有未和也。”刘老认为,湿咳虽属外邪所伤,然和人体内生之湿热紧密相关。素有痰湿之人,复感外邪,新旧合邪,痹阻于肺,最易发为湿咳之病。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温时疫的一张名方,具有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之功。刘渡舟教授在用药构思上提倡治上焦宜芳化,用藿香、佩兰、菖蒲、白蔻仁等药;治中焦在苦温,遣厚朴、苍术、陈皮等药;治下焦宜淡渗利湿,以薏苡仁、茯苓、通草、滑石、泽泻之属。若湿热胶结,不能外达,在利湿前提下佐以清热之药。选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湿咳,盖因湿热为患,壅滞三焦,痹塞气机发为咳喘,以本方“清热于湿中,渗湿于热下,俾湿化热清,气机畅利,则诸症自除”。
此证如果热重于湿者黄芩加量,并可加栀子增强清热之力;湿重于热者,黄芩减量,并加薏苡仁、泽泻、苍术运脾化湿;痰多喘重者,加杏仁、厚朴宣肺降气;挟食便燥者,加水红花子、莱菔子;便秘可加大黄清热导滞;表证不解者加大豆卷、款冬花、紫菀,亦可加桔梗、枳壳调畅三焦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