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附子粳米汤研究概况(附治寒疝、妊娠恶阻、滑胎等)

  • 文章导读:

    3 附子粳米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3、1 治疗胃肠道疾病

    3、1、1 顽固性久泄 徐师[ 26 ]曾用附子粳米汤加炮姜、五味子治疗数10例顽固性久泄,均获佳效。此类久泄,亦可少佐酸涩不滞之乌梅肉、焦山楂敛肠止泻。脾胃大伤、肾关不固者,宜用丸药缓图,坚持二、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奏效。如见症状改善即停药,则易使病情反复。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适天时,节房事,这对慢性泄泻的治疗和康复极为重要。

    3、1、2 胃脘痛 张李红[ 27 ]介绍脾胃虚寒的胃脘痛54例:症见胃脘疼痛伴痞满呕吐,四肢厥冷,面白少华,手足不温,脉细而迟。可用附子粳米汤加减。

    3、1、3 痢 某君,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呃忒之来,由乎胃少纳谷,冲气上逆,有土败之象,势已险笃,予《金匮》附子粳米汤。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粳米。[ 28 ]

    3、1、4 腹痛呕吐 彭君德初夜半来谓:“家母晚餐后腹内痛,呕吐不止。煎服姜艾汤,呕痛未减少,且加剧焉,请处方治之。”吾思年老腹痛而呕,多属虚寒所致,处以砂半理中汤。黎明彭君仓促入,谓服药痛呕如故,四肢且厥,势盛危迫,请速往。同至其家,见伊母呻吟床第,辗转不宁,呕吐时作,痰涎遍地,唇白面惨,四肢微厥,神疲懒言,舌质白胖,按脉沉而紧。伊谓:“腹中雷鸣剧痛,胸膈逆满,呕吐不止,尿清长。”凭证而论,则为中寒气奔迫,上攻胸胁,胃中停水,逆而作呕,阴盛阳衰之候。彭母之病恰切附子粳米汤,可以无疑矣! 但恐该汤力过薄弱,再加干姜茯苓之温中利水。服2剂痛呕均减,再2剂痊愈。改给姜附六君子温补脾肾,调养10余日,即健复如初。[ 29 ]

    3. 1. 5  寒疝腹痛 吴远定医案[ 30 ] : 王某某, 女, 45 岁,1981年10月27日诊。两天前凌晨五时,突然脐腹鸣响疼痛,痛势剧烈,全身畏寒特甚,须紧束其裤带,加以重被,疼痛畏寒稍减,持续一小时许,天明则疼痛畏寒全无,白天一如常人。病者初不介意,但于翌日凌晨一时统统又作,症状和疼痛时间同前,白天亦无不适。诊其脉沉细无力,视舌质淡,苔薄白,饮食二便正常,据此脉证诊断为《金匮要略》之“寒疝”腹痛,证属肠胃虚寒,阳气式微,阴寒内盛。即书以附子粳米汤全方加细辛。当天服药3次,凌晨腹鸣疼痛,畏寒大减。次日仍进原方一剂。日3服,患者诸症痊瘥,两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3、1、6 习惯性便秘 张风郊医案[ 30 ] :拱某,男, 67岁, 1959年3月27日就诊。据述习惯性便秘己十余载,每日非服润肠药和攻下药之品不可,平时小便难以控制,畏寒,四肢欠温,舌淡胖,脉沉细。命火虚衰,脾失健运,腑行不畅。治以益火暖土,温阳运脾。处方:制附片(先煎) 9g,半夏9g,炙甘草3g,大枣10枚,粳米30g,炮姜3g,肉苁蓉9g,炒路党参9g,半硫丸12g, 3剂。服上药后当夜自觉腹痛,有临厕之感,第二天曾大便少许成条,腹部频感舒畅,此后,续服此方10余剂,大便逐步畅行。

    3、2 术后腹痛 正万方医案[ 30 ] :张某某, 26岁,工人。怀孕3个月余患化脓性阑尾炎,经手术而痊愈,但伤势愈合后,出现呕恶不食,肠鸣腹痛,复经西医补液消炎解痉镇痛之品,皆无济于事,后延余诊视。立温中降逆为法。予附子粳米汤。药投一剂呕吐乃止, 肠鸣腹痛亦随减, 3 剂
    而愈。

    3、3 产后腹痛 夏先福医案[ 30 ] :张某,女, 26岁, 1988年10月诊。5天前因横位难产入院,立即施剖腹产术。术后两天,忽然脐腹作响,绞痛,上腹部突起一个包块,便秘不通,呕吐频繁, X光透视诊断为术后高位肠梗阻,嘱其再次手术,病者不愿意手术,故求中医治疗。刻珍:脉细无力,舌淡苔白,证属胃肠虚寒,阳气式微,阴寒内结。处方:附片30g(先煎) ,炙草10g,红参10g,半夏20g,粳米50g,大枣15g,大黄6g (后下) ,日服5次。5小时后,诸证顿减,后以附子理中丸巩固。

    3、4 妊娠恶阻 夏先福医案[ 30 ]杨某,女, 23岁, 1989年3月诊。受孕月余,呕吐频繁,思热饮,得食则吐,前医以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数剂罔效。余诊脉滑而细弱,舌淡苔白且胖嫩,证属脾肾阳虚,寒气上逆。处方;附片30g(先煎) ,半夏24g,粳米50g,大枣10g,炙甘草10g,茯苓20g,肉桂6g。服药呕止。

    3、5 滑胎(习惯性流产)  夏先福医案[ 30 ] : 欧某,女, 30岁, 1989年4月诊。婚前月经正常,其后每孕5~6月无故流产,先后已流产6次,别无异常。刻诊:脉沉迟细而无力,舌淡苔白且腻,证属肾阳素弱,胎元不固,故立温阳固胎之法。处方: 附片30g (先煎) ,炙甘草10g,人枣20g, 粳米20g,菟丝子20g,杜仲30g,阿胶20g(烊化) 。服药20余剂,其后足月生一男婴。

    3、6 少女带下 夏先福医案[ 30 ] :魏某, 17岁, 1990年8月诊。病者13岁时月经初潮,量多色淡,平素带下如水,腰膝酸楚,溲频清彻,乏力,腰以下沉重,食少便溏,求医3年,而无一效。刻诊:脉细弱且濡,舌淡苔白,面色黧黑,少气懒言,证属脾肾阳虚,带脉虚损。处方:附片30g(先煎) ,半夏15g,党参15g;粳米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5g,大枣15g,鹿角霜20g,乌贼骨20g,肉桂6g。服药5剂带止。后以肾气丸巩固,其后月经正常。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