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 |
慢性咳喘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发病特点主要系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气逆咳喘、痰湿壅盛为标,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宜敛补,不宜宣泄。
慢性气管炎、哮喘主要表现是咳、喘、痰。咳喘日久必耗伤肺气,肺气不收敛又导致咳、喘日久不愈,重则每年冬季咳喘更剧,更甚者冬卧不能出门,而变为肺气肿、肺心病。肺气耗伤的同时痰湿聚集,一者痰阻气道致漉漉有声而咳喘不愈,二者痰湿伤脾,脾不运化水湿更致痰液的聚生。咳、喘、痰日久,穷必及肾,致肾气耗伤,形成肾气虚而不纳气,导致咳、喘、痰日久不愈。
咳、喘、痰日久不愈致使体内正气日益虚损,其中尤其是肺气的虚弱不得固其肌表抗邪,而易感外邪致感冒频发,感冒后首先伤的又是肺气,进一步伤及脾、肾,导致咳喘加重,又进一步伤及三脏之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慢性气管炎、哮喘常年发病难愈,冬季遇寒加重又促变肺气肿、肺心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慢性咳喘的治疗,主要应调整好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治肺在不兼表证的情况下,不可透表宣肺,用之反而更会耗伤肺气,致咳喘加剧,如麻黄、杏仁、桔梗、前胡之类皆不可取,应选用补肺气的党参、黄芪、山药等;敛肺气的五倍子、五味子、乌梅等。治脾以健脾化湿为主,注意不可伤及脾气,更不可伤及胃阴,可选用白术、莲子、芡实、山药等。治肾以补肾纳气为主,因肾为先天,为诸脏腑正气之根,所以应用菟丝子、山萸肉、山药、补骨脂等。总之,该病的治疗宜补不宜泻,宜收不宜散,宜温不宜寒。具体地说,治肺宜收敛不宜宣散,宣散则更耗伤肺气;治脾宜温补不宜清降,清降则更伤脾气;治肾宜温固不宜滋补,滋补则滞腻而致痰阻气。
笔者用治慢性咳喘的基本方:山药20克,菟丝子20克,白术15克,五味子10克,乌梅10克,莲子20克,补骨脂12克。诸药共同起到敛肺健脾纳肾,止咳平喘化痰之功效。兼有表证者,去乌梅、五味子,再根据表寒、表热等邪的不同,适当加相适应的解表药。痰多者,在分清寒、热、湿、燥痰的情况下,寒痰可加干姜、白豆蔻等;热痰可加入黄芩、瓜蒌、浙贝等;湿痰可加入云苓、苍术、半夏、薏苡仁等;燥痰可加入苏子、苦杏仁、川贝等。痰湿过盛,舌苔白腻,不欲食,胃脘胀满者可加入云苓、半夏、砂仁、陈皮等。慢性气管炎、哮喘每冬季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夏季中伏天连服一个月,再在立冬前服用一个月,这样能起到防止冬季发作,或发作症状较前减轻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