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肾病科名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郑新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郑新(1925年5月—2021年2月6日),河南郏县人,中共党员。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

    郑新

    点此查看中医人网站内的郑教授的相关医案文献

    华西医科大学及重庆市第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毕业,获卫生部李德全部长颁发的西学中二等奖。从医46年,曾任重庆市第一中医院、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内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临床支部书记。曾任四川省及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委员,重庆市中医学会内科分会秘书。现任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研究杂志》顾问,中医研究所肾内科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第三批师带徒老师。

    主要业绩:四十年来,坚持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主办全国急症学习班十余期,学员遍布全国,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有关肾病的文章有20篇。其中获优秀论文有《715例内儿科急症治疗概况》、《参麦针治疗感染性休克》、《以补心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探讨》、《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炎》、《中药治疗肾功衰48例》等文章被评为优秀论文。

    主要科研成果有:“清气解毒针治疗感染性高热”,“参麦针治疗休克”,“益气养心为主,多剂型、多途径投药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休克”,“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炎”,“肾衰灵、补肾胶囊联合治疗慢肾衰的临床与药理研究”获四川省、重庆市中医药科技成果二、三等奖。

    参与著书有:《中医问答》、《中医急症》、《中医急症证治》、《中医急症大成》、《老中医经验》。

    从医六十余载,他攻克“中医治急症”难题,研发的制剂配方位列国家指定的中医院急症抢救药品之一;研究慢性肾脏疾病50余年,提出“肾病三因论”等学术思想,对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创建的重庆市中医院肾病专科团队跻身全国名科前列;对学生常说的“秘籍”是修德和研术,既重医德,也重医术……他就是国医大师郑新。

    走进郑新的家,一进门就能看见书柜满满当当占据了一面墙,有中医典籍、西医专著,还有四书五经等。最早师从郑新的张国英告诉记者,为及时了解医学学科发展情况和提高自身医术,郑新自费订阅了各种医学期刊,勤学苦读,即使已93岁高龄,仍每日手不释卷。

    从医六十余载,郑新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学习中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修德”,二是“研术”。学医先习德,要从内心深处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还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总结后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

    中医也能治急症

    郑新本是学习西医,转学中医缘于一次偶然。1953年,郑新在一场篮球赛中不慎将左手腕关节挫伤,疼痛难忍无法动弹。经过一周西医治疗不见好转,朋友建议他试试中医。中医科一位老中医在他伤处轻轻扎了几根银针,第二天他的手腕居然痊愈了。从此,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7年,学有所成的郑新进入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工作。第二年,他加入了重庆市第二届“西学中”研究班学习,毕业后进入重庆市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中医生涯。

    在人们的印象里,中医一般只能治疗慢性病。郑新和同为“西学中”研究班毕业的同事黄星垣却不这样认为。“谁说中医不能治疗急症?”他俩决定一起攻克这一难题。

    郑新和黄星垣在学习、运用古代典籍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研发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制剂配方:“清热解毒针”“参麦针”“针液养阴针”“火把花根片”等。这些药有的能直接静脉注射,有的可以口服,对于外感高热、感染性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休克等急症和慢性肾炎等慢性病有显著效果。其中,参麦针从1978年开始研制,经过了8年的药理试验、动物试验和用于人体之后,正式投产。至今,该针都还是国家指定的中医院急症抢救药品之一。

    上世纪80年代,郑新和黄星垣等人决定主办中医急症学习班,一直办了20多期,还受邀到上海、河南、陕西、河北、湖北、辽宁等地讲学,学员遍布大江南北。工作之余,郑新不忘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参编出版了《中医急症证治》《中医急症大成》等医学专著,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钻研肾病五十年

    在临床工作中,郑新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系统却缺少专门医治肾病的良方。他又开始专注于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经过对慢性肾脏疾病长达50余年的研究,郑新先后研制出疗效独特的院内制剂肾病Ⅰ号、肾病Ⅱ号等,研制的“补肾胶囊”“肾衰灵灌肠液”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延缓肾脏病的发展,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不少在大医院辗转多次无果的重症肾病患者,经过他精心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常有外省市甚至国外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曾经有一个3岁的小患者,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进行激素治疗后,病情加重。院方建议家属放弃治疗,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郑新。

    “当时这个孩子全身浮肿,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细缝,大量腹水和胸水积在体内,坐着都气喘。”郑新的学生、重庆中医院肾内科主任熊维建介绍,郑新看着孩子,难过了好久,暗下决心要治好这孩子。

    “他一次又一次调方,监督拿药、煎药,还给孩子买了不少玩具,比对自家孙子还好。”熊维建说,在郑新的精心治疗下,孩子一天天有了好转,当年的小女孩如今都长成大姑娘了。

    1999年,年过古稀的郑新已满头白发,即便如此,看门诊、查房,退休返聘的郑新依然坚持在医务工作第一线。这一年,他提出了自己一直未了的心愿:创办一个中医肾病专科,把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2000年冬天,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正式组建。郑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他坚持每周两次的门诊和早晨教学查房,定期讲课,并为年轻医生点评医案。从中医十问,到望闻问切,如何以小见大、如何处方用药,郑新都会作详尽解释。在他的辛勤耕耘下,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成长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跻身全国名科前列。

    体恤病人不敷衍

    只要是出门诊,郑新经常早上7点就来到诊室,对每个病人都仔细询问既往病史、看病历记录,把脉问诊,再开方用药,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有时患者赶到医院,已经到了下班时间。门诊挂不了号,患者就跑到诊室,请求加号。对于患者的加号要求,郑新从来不拒绝,只要有病人在,不管多晚,他都坚持看完才下班。

    “老师有糖尿病,门诊时常常不能按时吃饭,但他从无怨言,也一点不敷衍患者。”熊维建告诉记者,郑新常对他们说,病人的心情要体谅,多耽搁一分钟对他们就多一分煎熬。

    不仅如此,郑新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患者。有时对方半夜打电话来询问,他也认真回复,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他还通知患者入院,并为患者联系病床,制定治疗方案。

    2011年,悬壶济世多年的郑新因病不能再在医院工作,许多患者想来看望他,他都一一拒绝了。郑新说:“患者有患者的难处,他们感谢的心我感受到了,但我不想再给他们增加麻烦。”

    郑新一生看过多少病人?据医院粗略统计,经郑新诊治的患者多达数十万人次,遍布全国各地。即便退休了,一些医院遇到疑难杂症也会请郑新指导,有的病人甚至慕名找到家里来。

    近年来,郑新还积极为中医药发展建言献策,他和一些中医界老前辈提出的将部分医院合并重新建立重庆市中医院、储备中医优秀人才等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采纳。“作为中医人,理应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尽一份责任。”郑新说。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