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 |
沈自尹(1928年-),男,汉族,浙江镇海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是年8月广州岭南医学院高师班学习,1953年8月返回上海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山医院)任内科助教,1955年师从著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因继承和发扬医学遗产卓有成绩,1959年师徒共获卫生部颁发的“发扬医学遗产”金质奖章。
曾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脏象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医教研室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委员、国家卫生部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名誉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市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第四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杂志副总编等职,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教授非中医科班出身,但为发扬医学精华,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 提高中医诊治效果,解除患者疾苦,在随师期间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系统学习中医经典与临床,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本草经》、《外台秘要》、《千金方》等著作,且不间断临诊,从实践寻找真谛,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古训:“博采众长”与师嘱:“不拘一格”,勇于创新,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肾”与“证”的本质及中医治病原理,善于捕捉,善于提炼,从中提高升华有规律性的论点,先后发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内科领域里中西医结合途径的初步探讨”、“阴阳常阈调节论”、“肾阴肾阳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规律的初步研究”、“肾阳虚证定位研究”、“补肾和健脾在延缓衰老作用中的对比研究”、“中医补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运用中医补肾法对顽固性哮喘患者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撤除观察”等具有影响论文百余篇。编著《肾的研究》、《虚证研究》、《中医治则研究》、《中医理论现代研究》、《中医学》等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十余部,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
50年代率先对中医称为“命门之火”的肾阳进行研究,从“异病同治”的学术观点,发现在西医全然不同的病种,按照统一的辩证标准,病人只要符合肾阳虚症,其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明显低下,经补肾中药治疗可以恢复正常。这一结果得到国内7个省市以及日本高雄病院等研究单位的重复与公认。1979年起,采用同病异证组进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对比观察,可推论肾阳虚证主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近来采用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证明唯有补肾药才能作用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受体亲力以及CRFmRNA的基因表达,对肾阳虚证达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将主要调节中枢定位在下丘脑提出多方面有力证据。发表百余全篇论文和6部著作,1979年获全国医学卫生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81、1983、1985和1987年分别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10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为中国培养出第一个中西医结合博士,已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7名,博士后1名,现在研博士后1名,临床带徒1名。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曾多次被评为院、校、市级先进医务工作者及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0年起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澳大利亚讲学与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受日本文部省聘请为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客座教授并讲学与科研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