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文章导读: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
黄疸与萎黄均有身黄,故需鉴别。
黄疸的病因为感受时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弱,砂石、积块瘀阻等;萎黄的病因为大失血,久病脾虚等。
黄疸的病机是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萎黄的病机是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或失血过多,致气血亏虚,肌肤失养。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萎黄以身面发黄且干萎无泽为特征,双目和小便不黄,伴有明显的气血亏虚证候,如眩晕耳鸣,心悸少寐等。二者的鉴别以目黄的有无为要点。
病名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病因 | 病机 | 特点 | ||
黄疸 | 身黄 | 感受外邪、饮食劳倦 | 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 身黄、目黄、小便黄 |
萎黄 | 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 |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 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小便不黄,伴有头晕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 |
证治分类
(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 兼症: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恼,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 舌脉: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病机: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证——主症: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 兼症: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 舌脉:脉象濡数或濡缓。
病机:湿遏热伏,中焦受困,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胆腑郁热证——主症:身目发黄,黄色鲜明。 兼症: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 舌脉:苔黄舌红,脉弦滑数。
病机: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 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
4.疫毒炽盛证(急黄)——主症: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肤瘙痒
兼症: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烦躁抽搐,极度疲乏,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
病机: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犀角散连麻栀茵)
(二)阴黄
1.寒湿阻遏证——主症: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 兼症: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 舌脉: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病机: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
2.脾虚湿滞证——主症:面目及肌肤淡黄,甚则晦暗不泽。 兼症: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苔薄,脉濡细。
病机:黄疸日久,脾虚血弱,湿滞残留。 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证——脘痞腹胀,胁肋隐痛,饮食减少,口中干苦,小便黄赤,苔腻,脉濡数。
病机:湿热留恋,余邪未清。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茵陈四苓散加减。
2.肝脾不调证——脘腹痞闷,肢倦乏力,胁肋隐痛不适,饮食欠香,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脉来细弦。
病机:肝脾不调,疏运失职。 治法: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胁下结块,隐痛、刺痛不适,胸胁胀闷,面颈部见有赤丝红纹,舌有紫斑或紫点,脉涩。
病机:气滞血瘀,积块留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代表方: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