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 [中医]关于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
![]() | [根及根茎类][组图]黄精 |
![]() | [果实种子类][组图]路路通 |
![]() | [果实种子类][组图]麦芽 |
![]() | [方药研用]倪海厦:补肾长寿第一方 |
![]() | [呼吸验效方]国医大师李今庸:针对各种 |
![]() | [内科其他]卢芳温经活血汤治疗血栓闭 |
![]() | [内科其他]卢芳心胃同治汤治疗冠心病 |
![]() | [五官科验方]邱健行自拟风热喉痹汤治疗 |
文章导读: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
组成:苏木30g,红花15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芒硝15g,当归30g,葱须30g,桑枝30g,乳香30g,没药30g。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消肿。
主治: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用法:加水2500mL,煎汤先熏后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连用3天。
方解: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并伴有血栓形成的疾病。其发生于浅层静脉者,临床上称为浅静脉炎,中医学中的“恶脉”“赤脉”“黄鳅痈”“痃症”“青蛇毒”“青蛇便”“脉痹”等类似于本病。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曰:“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蚯蚓。”《医宗金鉴》谓:“此证又名青蛇便,生于小腿肚之下,形长二三寸,结肿,紫块,僵硬……”该病多因湿热互结、脉络瘀滞所致,以热重于湿为主。临床表现为患处可触及索条状突起,形如蚯蚓,红肿疼痛。方中苏木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用于热毒疮痈,有解毒消肿、清热活血的功效,是为君药;以金银花、蒲公英清热消痈、解毒散结,为臣药。君药、臣药合用,清热解毒,血活则肿消,瘀去则痛止。佐以红花活血通络,芒硝散瘀消肿,当归补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散瘀,加上葱须辛散消肿,桑枝祛风利湿,更增强主药功效,利于消肿止痛。全方组合,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通气活血之效。
验案举例:王某,男,28岁,1977年4月19日初诊。主诉:左下肢大腿内侧条索状、斑块状红赤硬结5月余。左下肢沿大隐静脉走向红赤压痛,可触及索条状硬结,上自髂窝,下至胫骨上端内侧。在膝盖上方内侧有约4cm×4cm大小两块红肿酸痛,膝下胫骨内侧有一约3cm×3cm肿块。苔黄,脉弦滑。诊断为左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辨证为湿热蕴积、气血瘀滞。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中药内服方,配用浅静脉炎洗剂原方熏洗患处,内外并治,前后内服、外用中药各26剂,肿块基本消散,行走方便,只留有局部色素沉着。之后以健脾理气法巩固治疗,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周益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