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声明:强烈谴责以下网站严 | |
[法律法规]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 | |
[中医][组图]屠呦呦入围BBC“20 | |
[医药][图文]执业药师离岗挂证专 | |
[疾病预防]流感下的悲剧:从发热到死 | |
[新知][组图]用病毒杀死癌细胞 | |
[临床]卫健委:不得在医疗机构以 | |
[社会][图文]医院院长落马,称“ | |
文章导读: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薯蓣 |
(《本经》上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薯 (音诸预)、土薯(音除)、山薯(《图经》)、山芋(《吴普》)、山药(《衍义》)、玉延。
吴普曰∶薯蓣,一名 薯,一名儿草,一名修脆。齐、鲁名山芋,郑、越名土 ,秦、楚名玉延。
颂曰∶江、闽人单呼为 (音若殊及韶),亦曰山 。《山海经》云∶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 (音同薯蓣)。
则是一种,但字(或音殊,或音诸)不一,或语有轻重,或相传之讹耳。
宗 曰∶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尽失当日本名。恐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详着之。
【集解】《别录》曰∶薯蓣生嵩高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普曰∶亦生临朐钟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开白花。七月结实青黄,八月熟落。其根内白外黄,类芋。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江南、山东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粮。南康间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
恭曰∶此有两种∶一者白而且佳,晒干捣粉食大美,且愈疾而补;一者青黑,味殊不美。蜀道者尤良。
颂曰∶处处有,以北都、四明者为佳。春生苗,蔓延篱援。茎紫,叶青,有三尖,似白牵牛叶,更浓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今人冬春采根,刮之白色者为上,青黑者不堪。近汴洛人种之极有息。春取宿根头,以黄沙和牛粪作畦种之。
苗生以竹梢作援,高一、二尺。夏月频溉之。当年可食,极肥美。南中一种生山中,根细如指,极紧实,刮磨入汤煮之,作块不散,味更珍美,云食之尤益人,过于家园种者。又江湖、闽中一种,根如姜、芋之类而皮紫。极有大者,一枚可重数斤。削去皮,煎、煮食俱美,但性冷于北地者耳。彼土人呼为薯。南北之产或有不同,故形类差别也。
甄权曰∶按∶刘敬叔《异苑》云∶薯蓣,野人谓之土薯。根既入药,又复可食。人植之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也。
时珍曰∶薯蓣入药,野生者为胜;若供馔,则家种者为良。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
叶有三尖,似白牵牛叶而更光润。五、六月开花成穗,淡红色。结荚成簇,荚凡三棱合成,坚而无仁。其子别结于一旁,状似雷丸,大小不一,皮色土黄而肉白,煮食甘滑,与其根同。
王《山居录》云∶曾得山芋子如荆棘子者,食之更愈于根。即此也。霜后收子留种,或春月采根截种,皆生。
【修治】颂曰∶采白根刮去黄皮,以水浸之,糁白矾末少许入水中,经宿净洗去涎,焙干用。
宗 曰∶入药贵生干之,故古方皆用干山药。盖生则性滑,不可入药;熟则滞气,只堪啖耳。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剐去皮,竹筛盛,置檐风处,不得见日,一夕干五分,候全干收之。或置焙笼中,微火烘干亦佳。
曰∶凡使,勿用平田生二、三纪者,须要山中生经十纪者。皮赤,四面有须者妙。采得以铜刀刮去赤皮,洗去涎,蒸过曝干用。
根 【气味】甘,温、平,无毒。
普曰∶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公∶甘,凉,无毒。
之才曰∶紫芝为之使。恶甘遂。
【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经》)。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别录》)。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甄权)。
强筋骨,主泄精健忘(大明)。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时珍)。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震亨)。
【发明】权曰∶凡患人体虚羸者,宜加而用之。
诜曰∶利丈夫,助阴力。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惟和面作 则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
李杲曰∶山药入手太阴。张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此润之。
时珍曰∶按∶吴绶云∶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又按∶王履《溯洄集》云∶山药虽入手太阴,然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此八味丸所以用其强阴也。又按∶曹毗《杜兰香传》云∶食薯蓣可以辟雾露。
【附方】旧一,新十。
补益虚损,益颜色,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瘦损无力∶用薯蓣于沙盆中研细,入铫中,以酥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煎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心腹虚胀,手足厥逆,或饮苦寒之剂多,未食先呕,不思饮食∶山药半生半炒,为末。
米饮服二钱,一日二服,大有功效。忌铁器、生冷。(《普济方》)。
小便数多∶山药(以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水饮服二钱。(《儒门事亲》)。
下痢禁口∶山药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卫生易简方》)。
痰风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立止。(《简便单方》)。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为末,水糊丸小豆大,每米饮下四、五十丸。(《普济方》)
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大人、小儿皆宜。(《濒湖经验方》)
肿毒初起∶带泥山药、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浸研,敷之即散也。(《普济方》)
胯眼脊疡∶山药、沙糖同捣,涂上即消。先以面涂四围,乃上此。(《简便单方》)
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以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如神。(《救急易方》)
手足冻疮∶山药一截,磨泥,敷之。(《儒门事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