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悬解-卷二 脉法-三部九候论十二,素问悬解-卷二 脉法-三部九候论十二。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素问悬解-卷二 脉法-三部九候论十二,主要介绍“素问悬解-卷二 脉法-三部九候论十二”">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文章导读:素问悬解-卷二 脉法-三部九候论十二 |
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
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当令为贵,退度为贱。五行更代于四时,互为贵贱也。
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九野,八方与中央也。
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
指而导之,指其处而开导之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两额之动脉,足少阳之颔厌也。两颊之动脉,足阳明之地仓、大迎也。耳前之动脉,手少阳之和髎也。手太阴,太阴之鱼际、太渊、经渠也。即寸口脉。手阳明,阳明之合谷也。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手少阴,少阴之神门也。在掌后高骨内。足厥阴,厥阴之五里也。在气冲下三寸。足少阴,少阴之太溪也。在内踝后。足太阴,太阴之箕门也。在冲门下。胃气则候足跗上,阳明之冲阳。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手阳明大肠与手太阴肺为表里,肺位在胸,手阳明经自手走头,入缺盆,络肺,下膈而属大肠,亦自胸膈下行,故阳明之合谷,可以候胸中之气。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
地之九分,则为九野,人应九野,则为九脏,故神脏五,肝、心、脾、肺、肾,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精。形脏四,脑髓、骨、脉、胆,义详五脏别论。合为九脏。三而成天至合为九脏十句,与六节藏象论同。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病,其脉迟者病,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者死。
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所谓七诊也。九候之中,有一候独异,如七诊之条者,则病在此经矣。必审问其往日之所始病,与今日之所方病,而后于九候之中,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顺而循之。其脉或疾或迟者,病在经脉,仲景脉法:数为在腑,迟为在脏。疾者,六腑之经,迟者,五脏之经。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钩为夏脉,络脉属阳,应乎夏气。代,止也。是病脉也。其脉不往来者,经绝而死,皮肤枯着者,卫败而死,是死脉也。按其所候,以分部次,则病之所在无逃矣。
帝曰:决死生奈何?岐伯曰: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脏腑,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
应不俱者,后动不能俱应也。察其脏腑,以知死生之期者,腑脉浮数,脏脉沉迟,浮数昼死,沉迟夜死也。《难经》:浮大昼死,沉细夜死。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者,经脉相应,病脉不相应,知经脉则知病脉,知病脉则知死脉矣。
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按之,右手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其应迟,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蠕,音渊。
以候者,候经脉、病脉,以决死生也。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按之,按手足少阴动脉之旁,相去五寸之远,右手当踝而弹之,以观神门、太溪二脉之动。其脉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如虫动者不病,蠕蠕,虫动貌。是经脉也。其应疾,中手浑浑然大动者病,太过。其应迟,中手徐徐然微动者病,不及。是病脉也。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是死脉也。此三部九候之总法,一候可以概九候也。盖心藏神,肾藏精,人以精神为本,故独取心肾之脉于左手足者,探其本也。肺气右行,若取手太阴,则应于右手侯之矣。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参伍不调者病。形气相得者生。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脱肉身不去者死。目内陷者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
九候相应,上下如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三部九候皆相失,则九候皆后,是以死也。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如数人并舂,杵声参举,参差不齐,九候杂乱,是以病甚,亦即相失之渐也。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是相失之极者也。中部乍疏乍数者死,神气俱败,迟疾无准也。中部手太阴肺,肺主藏气,手少阴心,心主藏神也。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神气之亏败也。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神气无依,亦难久驻也。参伍不调者病,未至相失之剧也。形气相得者生,脾肺无亏也。脾主肉,肺主气。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充而气败也。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气充而形败也。脱肉身不去者死,肉脱而身体不能动移,形气俱败也。目内陷者死,阳败而神脱也。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形败而气无所附,亦将散亡也。
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
七诊虽见,九候皆从顺者不死。所言不死者,是外感风气之病,及女子经月之病,脉络闭涩,故相应不一,脏腑未尝亏损,虽似七诊之病,而实非也。若果有七诊之病,兼之其脉候亦败者,则人死矣。土败胃逆,必发哕噫也。
真脏脉见者,胜死。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所谓脉候亦败者,真脏脉也,真脏脉见者,至其胜己之时则死。肝见庚辛,金克木也。心见壬癸,水克火也。脾见甲乙,木克土也。肺见丙丁,火克金也。肾见戊己,土克水也。肝见庚辛六句,旧误在平人气象论中。
帝曰:冬阴夏阳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躁盛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
寒热病者,肝胆二木之郁,平旦属木,故以平旦死。热中、热病,君相二火之亢,日中属火,故以日中死。病风者,风旺木枯,日夕属金,肝木被克,故以日夕死。病水者,夜半水旺,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土败失其和平,四季属土,故日乘四季死。是皆冬阴夏阳之分析者也。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岐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通其气,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留瘦不移者,病气淹留,形容瘦损,而证无改移也。节而刺之者,樽节而刺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