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文章导读:皇汉医学-少阳病篇-先辈之论说治验 |
《千金方》曰:「巴郡太守奏,以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肌肉不生,妇人带下,手足寒热。」
求真按:「五劳、七伤者,虽为后世医之妄语,但含有结核性疾患之意味。消渴者,糖尿病也。带下者,为子宫出血及白带下之总称也。手足寒热,为手足烦热之误。」
三黄汤,治下焦结热,不得大便。
《千金翼》曰:「三黄汤,主解散腹痛胀满之发于卒急者。」
《外台秘要》曰:「集验大黄散(求真按:『即本方』),疗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肘后百一方》曰:「恶疮三十年不愈者,大黄、黄芩、黄连各三两为散,洗疮净,粉之,日三次,无不瘥者。」
《医林集要》曰:「泻心汤,治咳逆,大便软利者。」
《和剂局方》曰:「三黄圆,治丈夫、妇人之三焦积热。上焦有热,则攻冲眼目而赤肿,头项胀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则心膈烦躁,饮食不美;下焦有热,,则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藏俱热,即生痈疖疮痍。及治五体之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之积热,亦宜服之。」
求真按:「以上诸证,皆炎性充血使然,故本方能治之。而本方证之出血,如此说以鲜赤色为常,非如瘀血性出血而带暗紫黑色者,宜注意分别之。」
《三因方》曰:「三黄圆治骨实极热,耳鸣,面色焦枯,隐曲而膀胱不通,牙齿、脑髓苦痛,手足酸疼,大小便闭。」
求真按:「骨实极热,隐曲而膀胱不通者,是古之病理说,虽意义不明,但其它之由于炎性机转者,不难察知。」
《圣济总录》曰:「金花丸(求真按:『即本方之丸方』),急劳,烦躁羸瘦,面色萎黄,头痛眼涩,多困少力者,三味等分为末,炼蜜丸,服之。」
《卫生宝鉴补遗》曰:「烦躁发热,胸中烦闷,已经汗解而内耗,胸中烦满,其证不虚不实,用活人三黄泻心汤(求真按:『亦即本方』)。」
《古今医统》曰:「三黄丸,治遗精有热者。」
《名医方考》曰:「三黄泻心汤,治心膈实热,狂躁面赤者。」
《活人书》曰:「三黄汤,治妇人伤寒六七日,胃中有燥屎,大便难,烦躁,谵语,面赤,毒气闭塞,不得流通者。」
《幼科发挥》曰:「三黄泻心丸(求真按:『此即本方之丸方』),一名三黄五色丸,利诸惊热。」
《痘证宝笺》曰:「痘疮,有胃实声哑者,必口渴热盛,大便秘结,其疮不起发,宜三黄汤。」
又大便闭结,胀闷,痘发不齐,并不起胀,形色赤紫,三黄汤以通之,则痘易起而色转顺。
《保赤全书》曰:「三黄丸,治麻后赤白痢,里急后重,身实者。」
《松原家藏方》曰:「泻心汤,治卒倒人事不知,心下痞坚,痰喘急迫者。」
泻心汤,卒倒瘛瘲,口噤,不知人事,手足逆冷,脉沉迟者,或狂痫,癫痫,痴痫,皆主之。
《芳翁医谈》曰:「凡痫家虽有数百千证,然治之莫如三黄泻心汤。其眼泡惰而数瞬,呼吸促迫如唏之类,用之则最效。欲使其长服,宜为丸与之,但效稍缓耳。痫家冲突(卒然冲膈,似冲心而非者),甚有见异证者,宜辰砂丸。其自汗甚者,亦因冲突而然,宜三黄泻心汤,甚者加牡蛎主之。」
一男子患失精,数年。与人并坐,自不知其漏泄,诸医尽力,不得治,故延师,师至,将诊之,问曰:「余之病可治乎?」曰:「可治。」病者乃屈一指。寻又问如初。师曰:「可治。」又如是不已,至十指,抱剑去。师曰:「痫也。」以三黄泻心汤而痊愈。
一妇人尝患哮喘,平居多忘,而嫌师诊。师亦知其痫,与同方,至五年,痊愈。今其夫亦有疾,属痫,近更吐血久不止,自作三黄加地黄汤(求真按:「即本方加地黄」)服,然无效,终至于招余。余至曰:「此方实适宜于病,岂有他邪耶,但去地黄加芒硝则益佳。然尚有方略,请作剂。」以芩、连各六分,大黄一钱二分,芒硝一钱,为一剂。以水一合半,小便半合,合煎一沸,日服二三剂,三日全止。
求真按:「虽处适当之剂,若药量不得其宜,难期奏效。此学者最宜留心处也,岂独本方为然哉?」
发狂,莫如三黄泻心汤。若兼用瀑布泉,则更妙。
小儿多惊搐,宜三黄泻心汤。如有表证者,宜葛根汤。痘家,宜甘连汤。
求真按:「宜小柴胡、小柴胡加石膏汤者反多,当注意。」
一男子患齿龈出血,每旦起则出,顷刻而止,虽午眠、寤后亦必出。检无他证,但舌上少有褐色,而劳思则更甚云。医治无效,年余,请治。此痫也,若不怕下则可治。乃与三黄加芒硝汤,三十日许痊愈。
《建殊录》曰:「有一人年二十余,积年患吐血,每旬必一发。丙午秋,大吐,吐已,气息顿绝。迎众医救之,皆以为不可为矣。于是家人环泣,谋葬事。先生后至,视之,似未定为死者,因以纩着鼻间,犹能蠕蠕而动,乃按其腹,有微动,盖气未尽也。急作三黄泻心汤饮之(每帖重十五钱),须臾,腹中雷鸣,下利数十行,即醒。出入二十日许,痊愈。十余年不复发。」
《漫游杂记》曰:「一男子患下疳,修治不顺,如愈如不愈。经数月,秋间浴于温泉,二十日,毒气大发,骨节刺痛,遍身肿胀,不能起作。过十余旬,经治三医,不愈。其兄与余相商,往诊之,不出室者已百余日,脉数气促,夜不安眠,目光莹然,常依悲愁,发乱面肿,溃烂如新发之桃花。诊其腹,脓汁粘手。乃作再造散六十钱、三黄汤二十帖与之。曰:『十日间服尽。』十日后,一人来乞药,且曰:『秽物已下六七行。』又十日,往再诊,病形减半,寤寐安静。乃作五宝丹,使如法服之,二剂而愈。余曰:『子毋太喜,五宝丹可散毒而不能尽毒。今得愈者,非痊愈也,惟散遍身耳,不日将再发也。』不信,修养有间,三十日,果再发,于是遽服前方。自秋至冬,更越春夏,渐渐平复,惟疮根坚凝未散。余曰:『余毒犹未尽也,宜益服前方。』又一年以上,三十余月而痊愈。呜呼,湿毒浸润,急急难除,有如此者!」
一女子患肿毒,左肘肿起如馒头,遍身无肉,脉数气急,咳嗽潮热,一如传尸。审问其病状,近年骨节疼痛,腰背冷,月事不下。盖因湿毒壅于经脉,干血得攻其中也。乃与湿漆丸一钱。十余日,大便下臭秽物,遍身发赤疹,阴门突出,痛痒难堪,而脉数气急减半。于是作泻心汤与湿漆丸并进。三十日,觉肌肤生肉,咳嗽潮热,徐徐而退。约二月许而愈。
求真按:「湿漆丸,由生漆、大黄二味而成。虽为驱瘀血的杀虫杀菌剂,但其作用峻烈,故余以起废丸代之。」
《古方便览》本方条曰:「一男子三十余,患热病不愈。三十日许,背恶寒殊甚,皮肤燥热,饮食不进。余诊之,腹内濡,唯心下满,按之不痞,与此方。汗大出,诸证顿退,十五六日痊愈。」
求真按:「不痞者,不痞硬之误也。」
《方舆輗》曰:「泻心汤,治子痫,若发则目吊口噤,痰涎壅盛,昏晕不省,时醒时作者。」
子痫者,孕妇卒发痫也,治方宜泻心汤,或使间服参连、熊胆汁等,折其大势,然后视证转方可也。此证往时世医通用羚羊角散,但不如泻心汤之单捷。
求真按:「参连,即参连汤也。」
经血错出于口鼻,称逆经,又谓错经,先哲谓火载血上也。龚云林用生地黄于四物汤中,加大黄、童便,治验载《万病回春》,甚有理。往年一女子患此疾,起时吐衄,后至眼目、耳、十指头皆血出,形体麻木,手足亦至于强直。余投泻心汤,十日血止,后与回生汤调理复旧。此妇之病,为错经中之最剧者也。
求真按:「回生汤,由当归、川芎、大黄、黄连、桂枝、白朮、芍药、黄芩、茯苓、地黄、甘草、人参、木香、丁香、萍蓬十五味而成之方,但不外当归芍药散、苓桂朮甘汤、泻心汤合方之意。若合用此三方,不如合前二方,兼后一方(其丸方)已可,无须回生汤也。」
泻心汤,此方不仅治吐血、衄血,即下血、尿血、齿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窍出备者,无不治之,诚为血证之玉液金丹也。
泻心汤,坠打损伤,昏眩不省人事者,及出血不已者,大宜此汤。金疮亦唯用此汤可也。坠打者,自高处坠下,或被重物压下,或被物击等而致身体损伤时,气逆昏眩者,急与泻心汤为妙。血出不已者益佳。
求真按:「此证有当以桃核承气汤治之者,不可不知。」
《腹证奇览》曰:「三黄泻心汤,治心气不定,心下痞。」不定者,觉心中急无着落,跳动而塞于胸中,若以手按之,却不似跳动,此气血之热也,故有吐血、衄血等证者,或成痔疾、下血、便血等证者,或致狂乱证者,是由心气不定也。或血气上冲而眼目生赤翳,或头项肿热,口舌热疮,疔疖热疼,或气疾积聚之心悸惊烦,产后血崩,便秘,脉数,心下痞硬,冲热面赤等证,或小儿丹毒积热及一切之血热,血气上逆而心烦、心悸者,及天行下利脓血(求真按:「天行者,流行性或传染性也」)等证。要之皆以心下痞、心中烦悸不定者为腹证之准据而可用之。故证曰:「心气不定,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金匮》「不定」作「不足」,非也,今从《千金方》。泻心者,泻心中之血热也。心者,血之所注。血者,得阳气而循环于一身,阳气有余时则血上逆而涌出,以致吐血、衄血也。以是心气摇摇不定,常跳动而无着落,或惊悸忧惨,甚者发狂,此之谓「心气不定」也。
求真按:「此说之『心』字,可作『脑髓』与『心脏』二义看,因其所在、构造、机能不同故也。若以二脏混同立论者,为极不合理也。如能深思熟虑时,则能立知其不同。若心力强盛而悸动加疾速时,其动脉系之血量因而异常增加,致成全身之充血,故此时比他脏器组织之血管为丰富,而口径亦增大,以致脑髓之充血亦比其它之充血程度为大,而起强度之充血,又因脑髓比其它弱度者更易受刺激,故先于他脏器发其强的机能障碍也明矣。况脑髓之感受性比其它为锐敏乎,是以心脑二者关系密接而不可分也。故假令二者混同,于事实上亦无不可,但学者必须有此观察法,不可坚执于文字之表面,而当探知其真相也。」
《用方经验》曰:「泻心汤,…按吐血、衄血、下血及气逆血晕,或发狂,痫癖者,以此为的治,因能镇心气,理血脉之剂也(求真按:『“理血脉”九字实为本方之眼目』)。故心下郁热上冲而至眼之血膜攀睛,或胃火上逆,口臭,舌衄,牙疳,齿痔者,加羌活、石膏则益妙。此证当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互参。」
求真按:「加石膏已足,无加羌活之必要。」
《餐英馆治疗杂话》本方论曰:「此方以心下痞,大便秘而上气者为目的,及一切上焦有蓄热,或口舌生疮,或逆上而眼目赤者,皆当以大便秘为目的。又痔疮肛门肿痛,下鲜血者,亦必有效。见《局方》以鲜血之『鲜』字为眼目,鲜血者,真赤色之血也。凡血证色黯淡者,寒也;鲜者,热也。吐血证,世医虽知用此方,然不知用于下血证。又谦齐之诀,过食辛热厚味而足胫痛者,有效。若不知者则不可用之。」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中风卒倒,人事不省,身热,牙关紧急,脉洪大,或鼾睡大息,频频欠伸者,及省后偏枯,瘫痪不遂,缄默不语,或口眼喎斜,言语蹇涩,流涎泣笑,或神思恍惚,机转如木偶人者,宜此方。」
能解宿酲,甚妙。
酒客郁热下血者,肠痔肿痛下血者,痘疮热气炽盛而七孔出血者,产前后血晕郁冒或如狂者,眼目焮痛,赤脉怒张,面热如醉者,龋齿疼痛,齿缝出血,口舌腐烂,唇风、走马疳、喉痹焮热肿痛而重舌痰胞,不能语言者。此二证,以铍针横割去其恶血取瘀液为佳。痈疔内攻,胸膈冤热,心气恍惚者。发狂,眼光莹莹,倨傲妄语,昼夜不眠者。以上诸证,若有心下痞,心中烦悸之证,用泻心汤,其效如响。
《方伎杂志》曰:「一人下血,即请诊治。周身面色青白,爪甲白,舌亦无血色而干燥,脉沉弱,胸动亢,息强切,饮食不进,大便昼夜有数次,检其大便,皆血也,且有数血块,日日如是云。是因严冬之寒气剧烈,日日餐风,不宿亭旅,寒气难堪,血气耗脱,故身体手足逆冷也。余与泻心汤合四逆加人参汤三帖,使交互服之。服药后,血少减,身体手足亦温。至春,血止,大快,但尚有虚热之候,一身手足蒸热。因转柴物汤,通计三十余日而复旧,此人已六十余岁矣,若以其年龄与病证之脱血及严寒之气候而论,当时预料其不能治愈,今得痊愈者,可谓大幸矣。」
求真按:「柴物汤者,即柴胡四物汤之变则的方剂也,已述于前,不可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