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 |
[维权][组图]广州10余家医院被控 | |
[医药][组图]新一期ESI公布:中 | |
[医药][组图]女将挂帅!国务院督 | |
[医药][组图]世卫组织强调新冠病 | |
[医药][图文]【光明日报】南方医 | |
[医药]国家开绿灯 这些医务人员 | |
[社会][组图]玉林护士杀人碎尸, | |
[调查]疫情冲击 近6成民营医院面 | |
文章导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中医药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近日孙春兰在调研中医药工作时强调“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会议上余艳红书记指出“要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激发和释放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和活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法规政策、管理体系、评价和标准体系,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
创新模式机制,以临床科研为抓手,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
首先,创新模式机制,适应群众需求。在现有的“中西医联合诊室”、“挂一次号看遍中西医”等基础上,增加类似特色门诊数量,覆盖所有重点专科和患者有需求的科室,减少患者就诊时间。建设“住院分诊中心”,对未确诊、未明确分科、未明确治疗方法、疑难杂症的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综合诊疗方案后再分诊到专科病房。对专科病房需要多学科协同治疗的患者,推行“医生上门服务”,做到“患者在哪里,哪里就是会诊室”,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其次,以临床科研为抓手,提升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效。目前,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中医方法和西医方法使用上的联合,但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必须找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真正做到两者相互移植、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并构建统一的临床诊治规范,在这一点上还需要不断探索。为鼓励医院工作人员参与科研,医院设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专项院长基金,专门资助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每个项目都要支助5年,引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总结、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发展完善,最后回归临床、造福患者。临床有空间、科研有支持、学术有地位,医护人员对中西医结合前景充满信心和动力。
挖掘“治未病”精髓,完善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理论和技术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推行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并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中医治未病是全民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创新的重要发力点。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符合老龄化社会医养结合的整体目标和需求,同时也是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推进健康产业国际化的需要。
医院“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借助信息化建设领先优势,创新搭建中医体质辨识与治未病网络平台,同时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未病工作,在中医治未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三级预防思想和方法对临床上常见疾病及亚健康人群进行干预,开展“中西医联合查体”,将专科查体与中医体质辨识相结合,通过体质辨识和综合调理,制定出中西医结合的体质调理和干预方案,并形成系列产品推广应用。近期规划,一方面,继续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健康状态中医辨识评估、疾病风险预测预警、健康干预等治未病核心环节的关键技术,借鉴现代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的成果,充分利用信息学、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开发中医治未病技术并推广应用,提升中医治未病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切实发挥治未病中心在全院治未病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把治未病理念和工作贯穿于全院师生员工及各科室诊疗全过程,广泛开展体质辨识服务,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并加大治未病工作指导考核力度,积极开展基层社区中医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引领作用带动和辐射医联体形成区域大健康联合体,重点在体质辨识干预调理,肿瘤、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预防干预方面实现中医治未病和现代医学三级预防有机结合。
以肿瘤龙头学科为重点,发挥中医药在肿瘤诊治中的协同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可开展肿瘤现代外科治疗、化疗、介入、微创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分子诊断等,另一方面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路径,将中医药方法融入肿瘤患者的诊疗全过程中。
过去肿瘤治疗是西医占主导地位,但目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和手段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作为西医治疗的补充,还可以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应在充分发挥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免疫治疗作用的同时,不断挖掘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对于目前肿瘤治疗中的手术、放疗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针灸、耳穴、心理治疗等方法降低发生率、减轻发作程度、缩短康复时间等方面,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在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效果显著。
医院在肿瘤学科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加快向其他各学科、专科推广速度,全面发挥中西医并重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支持针灸康复学科建设,发挥针推技术在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目前,针灸推拿技术和疗效的国际认可度明显高于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且在各类疾病的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医院围绕这一优势环节,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目标,成立由各专科名老中医牵头的研究小组,探索针药联用、药物与推拿联用、内治与外治联用等整体、优化治疗方案。由专人对针灸推拿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形成针推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或医案,传承核心思想、创新临床思维并进行推广应用,先后与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合作,并计划建设“国际医疗病区”以促进针灸推拿技术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医院近三年以针灸推拿科为主导,风湿病、脑病、肿瘤、心血管等慢性病专业已常规开展每2周1次的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对优势病种、疑难病症等常规进行联合诊疗。建设“住院分诊中心”,对未确诊、未明确分科、未明确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综合诊疗方案后再分诊到专科病房,针灸推拿科全程参与诊疗计划制定和执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发挥针推技术的核心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形成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方案,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推进国际化
针对中医药国际化目前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医院成立了中医医疗技术研究室,由名老中医牵头,配备中医、西医学术研究队伍,开展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民间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评估,按照国际规律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整合大数据,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形成新的中医医疗技术及操作方案并在国内推广应用,努力形成新成果,做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医院近期不断完善中医药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整理区、技术验证评价区、技术推广区、技术应用区、技术创新研究区等功能区,新购置中药定向止痛、电针、骨伤治疗床等中医特色诊疗设备,研究体质辨识系统、诊疗手段筛选系统、疗效评价系统等,争取“十三五”期间部分内容如中医诊断、诊疗手段选择、药物使用、疗效评价、亚健康干预等体系可量化、可视化、规范化,尽量达到国际推广程度,为中医药技术国际化奠定基础。
在现有与马来西亚、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扩大横向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主动拜访或邀请国外中医药人员进行交流、研讨,探讨临床经验,组织有研究能力的医护人员开展国际合作,对确有疗效的技术或方药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作用机制,促进中医药诊疗技术科学化、规范化、可推广,在此过程中研发可国际化的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