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新闻频道 >> 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正天丸”发明者陈宝田:中医创新要中西结合 重视民间智慧

  • 文章导读:岭南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南方都市报邀请中医药名家大师阐释他们眼中的中医药“守正创新”之道,以助力新时代广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实现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跨越。第五期南都专访了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正天丸”发明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陈宝田。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宝田。受访者提供

    陈宝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制出正天丸、泻必止、连番止泻胶囊、灵芝孢子粉胶囊等中成药。

    主编《经方临床应用》(共五版)《时方的临床应用》《头痛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头部疼痛诊断治疗学》等。

    中央军委保健局专家,广东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五个一”头痛重点专病学术带头人。

    “按中医的理法办事,就是守正,法与法的结合,就是创新。”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陈宝田在家中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这位德高望重的中医专家今年已经82岁,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口音仍带东北乡音,谈起中医药界的“守正创新”,语气郑重,态度坚定。

    作为中成药“正天丸”的发明者,陈宝田在广东行医半个世纪,在偏头痛治疗、中药临床应用方面拥有大量经验,并对中医脑病研究、经方的合方运用作出了理论贡献。

    名医成长

    东北求学岭南行医半世纪

     

    陈宝田教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南都记者董梓浩摄

    从东北到岭南,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陈宝田的行医生涯走过大半个中国、大半个世纪,其间以“药”成名。

    1938年冬,陈宝田诞生于黑龙江一个知识分子之家。幼时,在一家西医院做副院长的长兄和做中医的舅舅对他的志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9年高中毕业时,他报考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习一年多后,被选送去刚成立的黑龙江中医学院学习中医。

    1966年毕业后,陈宝田进入已划归为部队编制的齐齐哈尔军医学院工作,成为一名军医,负责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治。中医内科涉及的病种很多、很广,作为全科医生,他几乎接诊了所有前来就诊的内科病人。

    1970年,陈宝田跟随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齐齐哈尔军医学院迁至广州,在南国的土地上开始了他新的探索。

    1976年,全国第一届中医研究生班在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开班,陈宝田作为解放军代表被选送去学习,师从岳美中教授、方药中教授、史金生教授、赵西武教授,两年后回到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投入到中医脑病事业中。

    中医药贡献

    多年研究偏头痛 发明“正天丸”

    陈宝田的名字,常与中成药“正天丸”联系在一起。“正天丸”是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由陈宝田研制成功。

    1972年,陈宝田的同事付荣荫教授长期受偏头痛折磨,苦不堪言,各种西医疗法均无效,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中医科的陈宝田。接诊后,陈宝田以中药古方为参考,再大胆加药,开方后,付荣荫服用了七天一个疗程后,头痛减轻,陈宝田再根据他的反馈调整药方,两个月后,付荣荫的偏头痛症状消失了。

    陈宝田至今还记得,当时的神经内科教授田时雨对他说:“偏头痛是世界难治性疾病,你能治好,真不简单。”当时34岁、正式行医仅6年的陈宝田因此在医院内成名,后来专门开了头痛门诊,陈宝田也将脑病的治疗研究作为他工作之余的主攻方向。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医疗实践,1985年,在总结了360例病症用药后,陈宝田研制出了中成药“正天丸”,作为当时治疗头痛的药物之一,被推向市场、走向全国。之后,正天丸被收录入《中国药典》。

    守正创新

    最早提出“经方的合方运用”理论

    “正天丸这个药,治疗头痛的有效率是97%,但有效不等于治愈,治愈的是65%……”陈宝田教授解释了正天丸的作用机理,“头部多风、头部多淤、头部多虚,头部多湿,四者杂合而致发生头疼”。

    在研制药方的过程中,他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还借鉴了广东民间用治头痛头晕的偏方“川芎白芷炖鱼头”,把白芷的量加大;他在行医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桃红四物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古方的疗效,在经典古方的基础上陈宝田选取其中的精华,进行创新和调整,最终形成了“正天丸”药方。

    也是在1985年,陈宝田在总结日本相关经验以及老师和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学,编撰出版了《经方的临床应用》,被评为全军二等奖,同时晋升为教授。近40年过去了,《经方的临床应用》已再版了五次,并成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研究生教材和许多中医院校重点指定参考书,“我在书里提到经方的合方运用,这是我最先提出来的,最近几年被大家重视了”。

    现在的南方医院中医内科也在陈宝田任大内科主任时,被确定为国家药品监督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药理基地。南方医院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中医肾病重点学科、中医慢性头痛重点专科、风湿病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脾胃病重点专科,均在广东、中南地方区及港澳台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守正创新

    “一把叶”带来的启发

    回顾行医生涯,陈宝田数次提到民间智慧的启发。比如,他研究治疗小儿腹泻、研制“连番止泻胶囊”,就是受到一名病人“一把叶”的启发。

    那是在医院搬至广州后,陈宝田有次出诊遇到一个抱着孩子的妈妈,“孩子发烧、腹泻,她说用了‘一把叶’,吃了就好了,我问什么叶,她说是番石榴叶,我牢牢记着了”。

    几年后一次科研项目中,陈宝田特地到药店让人进了一批番石榴叶,回来带着年轻人开始一起研究,“研究发现,番石榴叶的止泻功能是作用于十二指肠,使其蠕动缓慢,水分迅速吸收,是在小肠吸收,不是在大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陈宝田仍记忆犹新。

    后来,这个治疗腹泻的药方也被制成了中成药“连番止泻胶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钻研,要重视人民的经验,要实事求是,要中西结合。”陈宝田说,这个药方的发明比较偶然,说明了钻研的重要性。

    ————对话大师————

    “中药批得还太少,不能总在夹缝里生存”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国家和省里都提到了中医发展要守正创新,作为一名前辈,您觉得在中医这个宏大领域里,什么是“正”,应该怎么去“守”,什么是“新”,怎样去“创”?

    陈宝田:守正,就是按中医的理法办事;同时,按中医理法方药办事可以组合,理论可以整合,经方可以合方运用,这就是一种创新。中西医结合也是中医药创新的一种形式,中医师你不会西医也不行,你得知道这个病是不是难治、会到什么程度,得知道西医有哪些病治不了、能治到什么程度,所以就需要中西结合。当然,中医需要大量的理论学习、严格训练,中医理论不能丢,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发展,你中医理论都背不出来,还行啥医?

    南都:国家、省为岭南中医发展描绘了一幅蓝图。在您看来,5-10年后,我们的中医会发展到一个什么阶段?实现这样的蓝图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陈宝田:我在广东行医多年,目睹到近年来中医院、中医门诊的增多,广东发展很快,广东人很多相信中医的,很多县里都有中医院,广东发展中医的土壤十分丰厚,是发展中医的好地方。目前,中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困境,中药是中医治病的“武器”,没有“武器”哪行?现在中药批得太少,不能总在夹缝里生存。

    大师妙方

    必须要睡够6个小时

    1、睡眠不可或缺,它占了人生命三分之一时间,比吃药重要。晚上必须睡够6个小时,最好到8个小时。

    2、烟酒不能碰。

    3、锻炼,锻炼重在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