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脾胃病证治心得

  • 文章导读:



      二、体会
    1.脾胃同治。脾胃禀承于土性,但其职不同,胃主纳且降浊,脾主化而升清;其性亦异,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二者纳化相合,升降相因,燥润相济,共主化育。脾以升为健,胃以和降为顺。在临证中应注意灵活运用升脾降胃、化湿醒脾、滋阴养胃、健脾和胃等法。


      2.肝(胆)脾(胃)同调。脾胃与肝胆同居中洲,肝主疏泄,主司—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脾主运化,胃主和降,脾胃为人体气机之枢纽。肝脾主升,胆胃主降,共同发挥着疏理气机升降,协调气机运化的生理功能。脾升则肝肾亦升,胃降则胆、心、肺亦降。故古人认为“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脾胃病与肝胆病,二者在气机升降异常的病理变化上是相互影响的。如肝郁气滞,则肝木乘脾犯胃,造成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肝失疏泄,胆气上逆,则造成胆胃失和(即胆汁反流性胃炎)。反之,脾胃升降失调,亦致肝胆疏泄不利、肝郁胆逆。


      3.脾胃与肾同治。因肾主真阴真阳,脾阳虚时,在温补脾阳的基础上,亦应加入补肾阳药,如补骨脂等,因脾阳根于肾阳;胃阴亦源于肾阴,胃阴亏虚对,在滋养胃阴的基础上,亦应加入滋补肾阴药,如枸杞子、女贞子生地等。另外在滋阴养肾的同时,还应养肝柔肝,肝体得养,则肝不犯胃。


      4.灵活应用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法。临床实践证明,该法的应用,并非完全局限于寒热互结证型。对于胃热肠寒或胃寒肠热的慢性功能失调类疾病,应用该法同样起到辛开苦降、寒热平调的作用。在治疗脾胃病中,是否善用该法,取决于医生的医疗水平。


      5.酌情选用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类药物。临床实践证明,该类药物的使用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胃热旺或肝胃郁热证,只不过是胃热证型,以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药为主而已,且用量偏重、药味偏多。对于其他证型(除单纯胃寒证外),亦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以达抗菌消炎、消肿止痛之目的。临证一般经验是,胃热证、肝胃郁热证、胆逆犯胃证多选用川黄连黄芩栀子丹皮之类清热燥湿或清热凉血药;对于其他证型多选用蒲公英、双花、连翘之类清热解毒药;对于脾胃虚寒证,可选用蒲公英,其养胃而不伤脾阳,或用炒双花、炒黄连,以炒制去其寒性。总之,该类药物除单纯的胃寒证外,其他证型均可酌情加入适量。


      6.酌情选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临床实践证明.该类药物的使用,亦不局限于胃痛的血瘀证型,只不过是该证型应用活血化瘀药为主罢了。其他证型,尤其是各证型的慢性病程中,均应适当加入部分活血散瘀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胃肠微循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促使胃肠粘膜炎症和溃疡的修复。一般的经验是.血瘀证型多选用醋灵脂、生蒲黄、丹参、乳香、没药等;消化性溃疡多选用汉三七、丹参、当归、炒白芍、血竭等活血和血、化瘀止血、消肿生肌类,以促进溃疡愈合,并防止溃疡出血。对于胃热证、肝胃郁热证应选用丹皮赤芍丹参等凉血、活血、散瘀类;对于其他证型,可酌情选用当归白芍、汉三七丹参等,以活血和血、消肿生肌,促使粘膜病变的修复。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