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邓铁涛教授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

  • 文章导读:

         眩晕一证,与现代医学眩晕症状的概念基本一致。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病。耳性眩晕,如美尼尔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动病等;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某些颅内占位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癫痫,其他原因的眩晕,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头部外伤后眩晕、神经官能症等。中医中药治疗眩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本人的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历代文献中对眩晕证的病因病机的论述比较丰富,后人把《内经》的无风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包括内风、外风)、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张景岳的“无虚不作眩”(包括脏腑气血阴阳诸虚),即三无不作眩说,归纳为眩晕病机的经典之论,为一纲领性的概括,对临床辨证论治帮助不少,但如果加上虞抟倡导的“血瘀致眩”及陈修园所强调的相火,则比较全面。
    眩晕的病因病机,前人虽将之分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但临床上则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瘀内阻为常见。病位虽在头颅脑髓,但究其病根,应责之于肝、脾、肾三脏,不外乎虚、实二端。因此,关于证型问题,个人认为,可以分型,但不宜太杂,临床上抓住一两个主型,其他作兼证处理即可。

    (二)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

      临床上往往存在三种情况:①肝阳升发太过,故见眩晕、易怒、失眠多梦;肝火偏盛,循经上炎,则兼见面红、目赤、口苦、脉弦数;火热灼津,则便秘尿赤,舌红苔黄。②肝肾阴亏,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虚亢,则兼见腰膝酸软、健忘、遗精、耳鸣、舌红少苔、脉弦细数。⑨肝阳亢极化风,则可出现眩晕欲仆、泛泛欲呕、头痛如掣、肢麻振颤、语言不利、步履不正等风动之象。此乃中风先兆,应加紧防范,避免中风变证的出现。如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常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发作突然,并感到地在移动,人要倾倒或如坐船样,或伴有耳鸣,此眩晕的产生是由于前庭核缺血所致。同时还可有双眼视蒙、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倾倒发作。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软腭和声带麻痹、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第3、5、6对颅神经受损的症状,发作性一侧偏瘫和感觉障碍。当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时,会出现意识障碍、瞳孔缩小、四肢瘫痪,或伴有强直性抽搐、体温升高等。

    2.气血亏虚

      因其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故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则发,兼见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食后腹胀,大便溏薄,或兼心悸失眠、唇甲淡白、失血等症,以及舌淡胖嫩、齿印、脉细或虚数等气虚血少的舌脉表现,如低血压、贫血、失血过多患者常见这一类表现。

    3.痰瘀内阻

      必有痰瘀见证及舌脉见证。舌苔厚浊或腻,脉弦滑者或兼结代者,此为痰阻;舌有瘀斑或舌暗红,脉涩或促、结、代者,此为瘀闭。两者并见,则为痰瘀闭阻。

      论治方面,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我常用自拟“石决牡蛎汤”,方用石决明、生牡蛎白芍牛膝、钩藤、莲子心、莲须,若肝火偏盛,可加龙胆草、菊花黄芩丹皮、木贼等;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肝肾阴亏者可加鳖甲龟板首乌生地、熟地等;若肝阳亢极化风,宜加羚羊角或羚羊角骨、代据石、生龙骨、珍珠母等;气血亏虚者以补益气血为主.可用加味八珍汤,方用党参白术、云苓、甘草川芎当归熟地白芍、五爪龙、鸡血藤;偏于气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血虚者可用当归补血汤加杞子、淮山等;兼见失血者可加阿胶白及、炒田七等。兼痰可合用温胆汤,兼瘀可用夫笑散,或用稀签草、田七、丹参等。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