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中药饮片 药店销售大放开 | |
文章导读:养生导引法-十一、脚气门 |
〔原文〕一法:坐,两足长舒,自纵身纳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后屈一足安膝下努长,舒一足,仰足指向上,使急。仰眠,头不至席,两手急努向前,头向上努挽,一时各各取势,来去二七。递互亦然。去脚疼,腰膊冷,血冷风痹,日日渐损。
〔解说〕采取正坐势,两脚伸直,全身放松吸气,引气向下,使心中感到柔适松散,然后屈收一足放在膝下把脚舒展开,另一足伸直,使脚趾上屈,并尽量用力。接着向后仰睡,在头还未着席时,两手立即用力前伸,头向上向前伸,就象被拉起来一样,这些动作要同时进行,上下来回做十四次,换脚,同样做十四次。治脚疼、腰背冷、血寒风痹,逐渐亏损之病。
〔原文〕二法:覆卧,傍视,内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脚痹弱。
〔解说〕俯卧,两眼向旁看,脚跟向内,伸腰,用鼻子吸气,尽力行气七息。可消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脚痹弱。
〔原文〕三法: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到,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踏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下急三七,不失气。数行,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也。
〔解说〕伸展两足坐下,以意引气,使内气行散到足底涌泉穴,如次三通。气完全达涌泉后,始收屈右脚,用双手立即握拉脚底涌泉穴,足向前踏手向后拉,同时进行,手足都用力,并向下以意送气二十一次,不要使其失气。常行,可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
〔原文〕四法:一足屈之,足指仰使急;一足安膝头心,散心,两足跟出气向下。一手拓膝头向下急捺,一手向后拓席,一时极势,左右亦然二七。去膝髀疼急。
〔解说〕屈一脚,脚趾尽力向上翘;另一脚放在屈脚腿的膝头中间,放松身心,行气使气至足,从两足跟向下出气。然后,一手推膝头向下落于地,另一手向后按地,努力同时行动,左右交换做同样的动作各十四次,可祛除膝髀疼急。
〔原文〕五法:一足踏地,一足向后将足解溪安 上,急努两手偏相向后,侧身如转,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解说〕一脚踏地,一脚向后把脚解溪穴(在足腕中)处放在踏地脚跟处,两手用力一侧向后伸,侧身转动努力做十四次。左右同样动作。可祛除足疼痛痹急,腰痛。
【小结】
中医所说的脚气病是指以腿足软弱,行动不便为主症的疾病。古代因其主症是足缓纵不随,又名“缓风”或“脚弱”。一般可区分为两个类型,即以足肿者名湿脚气,不肿者名干脚气。干、湿脚气如出现气促胸闷,心悸烦渴等证,则称为脚气冲心,为脚气病之危候。
本篇对脚气的导引主张动、静功结合。在运功方面以活动脚、腿及腰为主。在静功方面强调呼气时要“自纵身纳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散气向涌泉”,“送气向下三七,不失气”;“散心,两足跟出气向下”。这里的“纵身”“散心”和“使心内柔和适散”就是要求练功行气时要“松静自然,心宁体散”,避免紧张,克服杂念,使自己有意识地处于一种非常舒适轻松和宁静的状态。怎样才能松静舒散呢?文中提出一是要“纵身”,首先要放纵身体、四肢、肌肉、呼吸,使其如散如纵,无有紧张;二是要“散心”,使身心同时松散,无有挂牵,不为杂念声色干涉,集中心思呼吸行气,“使心内柔和适散”,这样才能进入最佳状态。使内气充实,营运体内,然后以意引气“散气向涌泉”,“两足跟出气向下”就可达到“以气攻病”,治疗脚气的目标。“纵身”、“散心”的功法,就是后世的松静功,松即使肌体放松,静即使跟出气心绪宁静。松静两者,相互促进,松散之后,才容易入静,入静之后,便能放松。所以“松静自然,心宁体散”是练功的基本要求,也是练好功的要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