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 |
[维权][组图]广州10余家医院被控 | |
[医药][组图]新一期ESI公布:中 | |
[医药][组图]女将挂帅!国务院督 | |
[医药][组图]世卫组织强调新冠病 | |
[医药][图文]【光明日报】南方医 | |
[医药]国家开绿灯 这些医务人员 | |
[社会][组图]玉林护士杀人碎尸, | |
[调查]疫情冲击 近6成民营医院面 | |
文章导读: |
“我口腔怎么会着火,是不是喝点水就能熄灭?”与记者提起中医翻译,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外事翻译工作的孙淑贞脱口而口讲了这个笑话,那是当一个外籍教授听到医生说他“上火了”时的反应。“中医翻译人才太少了!目前我国中医药正走向国际化,翻译不准影响国际学术界对中医的认可。”孙淑贞感慨地说。
老外译中医频频闹笑话
1991年,孙淑贞曾随医院同行前往科威特皇家医院的ICU重症病房从事医疗工作。据孙淑贞回忆,在ICU工作期间,她每天都要和来自伊朗、印度、菲律宾等20多个不同国家的医护人员一起共事,虽然她们相互间都讲英语,但许多外国医护人员对一些中医术语仍不甚了解。“比如说,曾经有外国人把中医里分指身体3个不同部位的‘三焦’翻译成‘三个加热器’,把‘五脏六腑'翻译成‘五个仓库和六个宫殿’,‘白虎历节’(关节肿痛,历节就是“遍历全身关节”的意思)译成了‘白色的老虎在奔跑’,人体穴位‘公孙’翻译成‘爷爷和孙子’。”每当遇见这种“沟通障碍”的状况时,孙淑贞只好把中医术语翻译成相应的西医概念,对方才能稍稍明白。
中医翻译人才极度匮乏
近年来,外国人看病选择中医的情况越来越多,可是,中医专业术语翻译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这让归国后的孙淑贞仍然为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头疼。“比如‘阴阳’、‘气血’等词语,我们只能说汉语拼音,然后用大段语言作名词解释,别人还不一定能听懂。”孙淑贞坦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中医术语翻译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大学医学院都有中医教材的英文版,但是这些教材只能作学习之用,真正的中医翻译教材还很少见,专业中医翻译人才就更少了。现在只有大学中医教研室的少数老师和海外归国的中医界人士等能做中医翻译工作。而中西方语言不同所沉淀的文化差异,导致中医翻译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医理论和英语,还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精通翻译技巧。
中医翻译前景会越来越好
“不过,上海师范大学刚刚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中医翻译的前景应该会越来越好。”孙淑贞表示,“中医的翻译要遵循以我为主的原则,确保中医的本质、特色和习惯,绝对不能变味,切忌迎合。另一方面,如果翻译得太复杂,也不利于中医走向世界。”
相关链接
中医翻译不足100年历史
把中医药系统译成外语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翻译版本主要为英语。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了一部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英译本。从1925年至2003年,《素问》出现了9种译本。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有些关于中医药的内容,但过于零散,不能形成中医药全面系统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首次出版了《中国针灸学》英译本,但此书只局限于针灸。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国内外学者翻译和撰写的词典、专著和教材逐渐增多,有英、法、德、西、俄等多个语种。 实习生 李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