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新闻频道 >> 中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刘良:用现代科学“雕刻”中医之美

  • 文章导读:“心急如焚!”在新冠肺 炎疫情暴发之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分外忧心。   他忘不了17年前SARS在香港肆虐时的场景,转瞬即逝的生命、刺鼻的消毒水味与民众的恐慌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当时身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的他,努力向特区政府呼吁中医药参与一线救治工作,却最终只能为康复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

     

      “我们那时要做动物实验,我几乎每天都干到通宵,日日夜夜努力做了三个月,可实验最终还是失败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刘良沮丧地拿着失败的实验结果找到导师王建华,可没想到,老师却笑着对他说:“很好。”

      他很不解,在他的追问下,老师说道:“科学研究就是这样,这次你了解了科研的不易,在今后的科学道路上,你面对任何失败都不会再气馁。同时,你也认识到了科研的严谨性,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即使成功了,也不要下太过于绝对的判断,十成的结论下七八成即可。”

      王建华的这番话成为了刘良此后几十年科研生涯的准则。“世界的大科学体系在不断向前,之前被判定找不到活性成分、没有药效的中药,随着科技的发展,又找到了大量治疗疾病的证据。所以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科学研究上,都一定要时刻谨记给科学留有余地。”刘良说。

      正是在导师王建华的言传身教下,刘良教导自己的学生时,也很少批评,更多的是勉励。

      “教授总是告诉我们,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愉悦,要带着愉悦的心情做研究,尽管科研之路肯定有许多失败,但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直至成功,就能收获极大的愉悦。”刘良团队的助理教授潘胡丹告诉记者。

      “中西医应携手为患者建一座桥”

      2000年,刘良离开了学习工作22年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来到香港浸会大学担任中医药学院的“奠基院长”,从零开始开辟香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天地。

      初来香港,有太多的“难”。

      在一无师资,二无教学设施,三无实习基地的情况下开办高等教育,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问题一个个摆在面前,便有人提出质疑:此时开办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不是为时过早?而面对质疑,刘良的想法是,与其等不如干,“等待万事俱备再办学院,那要等到何时?我们就从每周开办讲座做起,一点一滴扩大影响力。”

      不仅如此,在临床方面,刘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香港的执业中医师是不能开西药的,一开始只能‘硬着头皮’开方,这让我意识到了中医功底的重要性,中医用得好的关键,就是要对经典理论理解得透彻。”于是,一有闲暇时间,刘良便全心扑在研读中医经典和医案上,想尽办法提高纯中医治疗的疗效。面对一些需要接受西医治疗的危重病人,刘良也开始思考在香港推动中西医合作的构想。

      但面对根植于西方医学模式与思想的香港医学界,只有将中医中的“阴阳五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疗效数据,才可能得到认可。针对中药复方,刘良开展了一系列现代科学研究,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熬过最艰难的时期,2006年,刘良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转折。

      “那时香港医院管理局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历来是邀请两位西医专家进行演讲。2006年,我作为中医专家首次接到了邀请。”刘良回忆,“我在演讲的结尾中说,在座各位都是香港医学界的骨干,我们中医和西医现在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去建造一座桥,一座中西医合作之桥。这座桥为谁而建?为我们的病人而建,因为我们所服务的病人需要西医,也需要中医。”

      语毕,全场掌声雷动。自那以后,香港逐渐出现了中医与西医一起会诊、治疗、探讨交流学术的场景。随着香港中医药教育的发展,香港执业中医师队伍也日渐壮大。

      “当然,中西医有效合作的基础来源于中医师对中医药疗效的底气和对整体治疗方案的把握,这往往对中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到精准的辨证,还须了解西医的药理知识。”刘良表示,目前,中西医之间由理解到合作,再到实现学科及理论层面的逐步结合,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传承与创新密不可分”

      “教授总对我们说,中医需要加强循证医学研究,但不能过分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中医药学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其疗效毋庸置疑,不能将循证医学证据作为唯一标准。”刘良的博士研究生郭斌说,团队成员虽然常年在实验室泡着,但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是基本功。

      2000年时,曾有香港记者提出尖锐的问题,“现在人类基因组序列图都快搞出来了,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医药,还能有生存空间吗?”刘良反问记者,难道将全香港的楼房数量统计出来,就能弄清楼与楼之间的关系吗?有了基因谱,不等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就都解决了,基因与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仍然是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仍将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

      “曾有人问我,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哪个更重要?我认为,二者对于中医药而言密不可分。”刘良说,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例,如果把青蒿治疗疟疾这个传统经验丢掉了,就得不到青蒿素,如果不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分子结构修饰,也就得不到活性更强的双氢青蒿素。这是基于传统中医药经验发展现代创新医药的典范。

      当今,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价值和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为此,刘良在多个场合呼吁,“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以中医药为主体,运用现代医学等多学科技术方法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在守正传承的基础上,加强中医药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研究,实现中医药理论、临床和应用的多方面突破,使中医药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融入世界‘大科学’体系之中,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他坚信,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文明和文化的中医药一定可以创造出世界级成果。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