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陈宝田运用“荆芥连翘汤”验案举隅

  • 文章导读:

     

    3 糖尿病足坏疽 tcmer.com中医人收集整理

    例3.邓某, 男, 64 岁。2001 年11 月30 日初诊。患者于1989 年发现血糖、血压升高,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病”。1999 年曾因糖尿病足行左小趾切除术。2001 年7 月因刺破右足拇趾处水泡, 引起右足拇趾部感染破溃化脓, 破溃感染处趾骨暴露, 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求治于陈师。查体: 体温37.8℃, 血压135/67mmHg。右足拇趾溃破断裂, 足趾暴露, 有脓血性分泌物, 气味腥臭。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舌质淡、苔薄, 脉弦细。右足X 线提示:“右足各跖骨及趾骨骨质破坏吸收, 考虑为糖尿病所致”。又查WBC 21.0G/L, RBC 3.25T/L, HGB 93g/L, PLT 412G/L;尿常规: 蛋白( +++) , 颗粒管型( +) , 白细胞1~2/HP;血糖4.2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9.9%; 尿素氮7.4mmol/L, 肌酐202μmol/L。西医诊断: ( 1) 2 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 ( 2) 慢性肾功能不全( 氮质血症期) ; ( 3) 糖尿病足并发感染。

    中医诊断:www.tcmer.com
    1 消渴病( 阴阳两虚) ;
    2 坏疽( 阳疽夹瘀) 。

    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内科保守治疗, 遂一方面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 另一方面予以中药荆芥连翘汤外洗患足以促愈合。www.tcmer.com

    处方:

    荆芥10g, 连翘20g, 黄连10g, 黄芩15g, 黄柏15g, 栀子15g, 柴胡15g, 枳壳10g, 当归12g,

    生地15g, 白芍15g, 川芎10g, 防风10g, 薄荷10g, 桔梗10g, 甘草10g。www.tcmer.com

    用法: 水煎后浸泡双患足, 并用剪刀分次将坏死组织清除, 然后外用血竭粉或珍珠粉撒敷创面, 外盖纱布, 每日换药1 次。用药后29d, 右足创口长出部分肉芽, 40d 后肉芽组织长势良好, 共住院2 月余。出院后仍坚持外洗, 1 个月后复诊时溃疡已完全愈合。

    按: 糖尿病足坏疽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消渴”范畴。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 以正气不足、气阴两虚为本, 以气血瘀滞、络脉瘀阻、湿热火毒炽盛为标,病机关键为络脉瘀阻、血行不畅。因荆芥连翘汤组方切合病机, 故收效满意。

    4 慢性结肠炎www.tcmer.com中医人收集整理

    例4.廖某, 女, 28 岁。2004 年2 月19 日初诊。患者于2003 年10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 疼痛呈阵发性加重, 活动、劳累后尤甚, 伴腹泻、粘液便, 大便次数每日多达5~8 次。于当地医院进行电子肠镜检查提示: ( 1) 慢性结肠炎; ( 2) 溃疡性结肠炎; ( 3) 肛周炎、混合痔。查大便潜血( +) , 血常规提示Hb 71g/L。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后腹痛、腹泻暂时缓解。此后病情反复发作, 并逐渐加重, 遂来陈师处求诊。查体: 轻度贫血貌, 口腔两侧有散在溃疡点, 腹软, 脐周及左下腹轻压痛, 舌质红绛、苔剥脱, 脉细数。

    西医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诊断: 泄泻( 肠道湿热) 。治拟清热化湿解毒、疏风理气活血。予以荆芥连翘汤口服与灌肠治疗。

    处方:

    荆芥10g, 连翘15g, 黄连10g, 黄芩12g, 黄柏10g,

    栀子10g, 柴胡15g, 枳壳10g, 当归10g, 生地15g,

    白芍15g, 川芎10g, 防风10g, 薄荷10g, 桔梗10g,

    甘草10g。用法: ( 1) 水煎, 每日1 剂, 分2 次服。

    ( 2) 水煎, 使药液浓缩至100ml 纱布滤过, 并使水温控制在35℃至40℃, 每日1 次, 保留灌肠。内服加外用药治疗后5d, 腹痛、腹泻消失, 于2004 年2 月29 日出院。

    按: 患者以反复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 湿邪蕴结气机受阻, 肠中气机不通则出现腹痛;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 湿邪下迫则腹泻。湿滞肠道, 气滞血瘀, 日久化热, 伤及阴血, 因而出现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症状。湿性粘滞, 湿邪为患往往缠绵难愈, 导致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因此其病机多为湿热留恋, 盘踞肠间,阻滞气机, 腐败气血, 以至土壅木郁, 土愈困则木愈郁。荆芥连翘汤能祛风、通络、除湿、清热、活血, 宣通诸府, 引导湿热, 一药多功, 颇合慢性肠炎之病机。保留灌肠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 从而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 修复肠黏膜缺损, 清除肠道血液中蓄积的毒邪和秽浊之物, 使血瘀消散, 水肿吸收, 溃疡愈合。www.tcmer.com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简介: 周迎春( 1964- ) , 女,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脏病学。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