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 |
潘智敏,女,1952年6月出生,上海人。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现任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名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干部病区主任。潘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提出了“瘀、痰、脂、食、气”的五积理论,研制了“调脂积冲剂”及具有降压作用的“康脉心(血灵)口服液”等应用于临床。她对于湿证、瘀血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多有心得。现将潘老治疗湿证经验介绍如下。
1.湿温案:杨某,女,35岁。怀孕七个月,麻疹之后,余邪未清,已有二月。晚上10时,即发寒热(38.1℃),汗出津津,咳嗽偶作,大便秘结,耳鸣,脉来细滑,舌质小红,苔黄腻。治以解表化湿,清热安胎。拟方:大豆卷、杏仁、桔梗、胡、大力子、制半夏各12克,炒黄芩30克,苏叶、苏梗、薄荷各6克,浮萍、蝉蜕、淡竹叶各8克,鱼腥草、野荞麦根各30克,莱菔子15克,川厚朴、枳壳各9克。服药2剂,复诊:寒热汗出已提前至每晚七点,发热时间缩短,体温最高37.7℃,大便畅行,原方继服3剂。并嘱患者服药后啜加盐的热稀粥适量,微令汗出,勿吹风,发热汗出已除。
按:本例患者麻疹后低热不退,又有孕在身,治疗颇不易。潘老询其病史,即指出此属湿温,患者久居江南,而江南地区雨水丰沛,常见湿浊缠绵,病迁难愈。心寄窍于耳,湿热蒙蔽心窍,故见耳鸣诸证。湿温为病,多见初起身热不扬,头身疼痛,汗出而热不解,或午后热甚,常伴有纳呆恶心,胸闷腹胀,困重嗜睡,便溏或便秘,或有重听、耳聋、谵语等症。而患者尚有畏寒、咳嗽等表证未去。潘老常说,三仁化湿有余而轻宣透达不足,故常配以大豆卷、苏叶、浮萍、薄荷、蝉蜕等以增强驱邪透疹之力;又熔验方“清肺八味汤”(黄芩、野荞麦根、鱼腥草、杏仁、前胡、桔梗、制半夏、浙贝)于其中,以清解肺热,宣表止咳。另外,黄芩、苏叶均有安胎作用。全方构思严谨,驱邪而不伤胎兀。
2.痹证案:江某,男,44岁。脾薄胃弱之体,复感湿热客邪,啖食腥膻生冷,肢末便感挛胀,经隧不得宣通,遂致肩膝胀痛,苔白腻浊,脉象弦滑。治以化湿通络。拟方:皂角刺、白豆蔻、川厚朴、枳壳、制半夏、伸筋草、络石藤、丝瓜络、刘寄奴各12克,莱菔子、元胡、苍术、佩兰各9克,黄连、大豆卷各6克,生薏仁、土茯苓各30克;徐长卿15克。服药10剂,复诊关节胀痛大减,指掌胀痛仍在,腻苔化,脉同前。上方去皂角刺、豆蔻、苍术、伸筋草、刘寄奴、佩兰,加茯苓12克,谷芽30克,鸡内金、防己、当归各9克。继服7剂而愈。
按:方用皂角刺、白豆蔻、苍术、莱菔子、川厚朴、枳壳、米仁、半夏、佩兰、大豆卷、黄连清热化湿和胃,土茯苓、徐长卿、伸筋草、络石藤、丝瓜络、刘寄奴舒筋通络。其中莱菔子、川厚朴、枳壳为潘老临床化腻苔、消积滞喜用之品。潘老指出,江南地区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每有病家因贪口腹之欲,或滥服补品而饱受湿遏中焦之苦者,应用此三味消积化食,常有应手之效。大豆卷又名大豆黄卷,为江浙地区特有之品,是黑豆浸水中生芽者。
3.绝经前后诸证案:钟某,女,51岁。入夜寒热,背凉如冰;月事紊乱,经黯似瘀;木火易升,神失所安,津不上潮,口干失润,阴亏肠燥,大便秘结,舌红苔白腻,脉弦细。拟方:川厚朴、枳壳各l0克,泽兰、决明子各30克,莱菔子、益母草、青龙齿、紫贝齿、淮小麦、葛根各30克,大豆卷、姜黄、桃仁、红花各6克,柴胡、郁金、当归各9克,赤芍、王不留行各l2克。7剂。同时服用羚羊角胶囊。复诊夜间发冷发热、背部冰凉均已消失;仍有口干,舌红苔薄白。上方大豆卷减为3克,柴胡减为6克,继服7剂。
按:该例女性患者,病起天年,症状奇特,尤需考虑血分之邪作祟。故潘老治此,抓住患者舌脉及月经情况,直接处以大豆卷、莱菔子、川厚朴、枳壳、葛根化湿浊,益母草、泽兰、桃红、当归、赤芍、郁金、王不留行、柴胡行气化瘀,青龙齿、紫贝齿、淮小麦安神定志;另以羚羊角胶囊平肝熄风,标本兼治,故诊即获显效。
4.湿阻案:谢某,男,30岁。2007年曾有白细胞偏低史,已治愈。头晕乏力,腰部畏寒,食欲不振,时有泛酸,大便偏烂,舌苔黄腻,脉弦。前医曾处以温阳补气之剂不效。治以清热化湿和胃。拟方:黄连6克,吴茱萸1克,炒薏仁30克,浙贝母、鸡血藤、王不留行、郁金、制半夏、川厚朴、枳壳、茯苓各l2克,炒扁豆衣、鸡内金各9克,莱菔子、绞股蓝、谷芽各30克。7剂。同时配神香苏合丸,舌下含服。复诊神清气爽,大便成形,每天1次,唯晨起口苦,舌红苔薄黄腻。上方去鸡血藤、绞股蓝,加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9克,清热散结,7剂。
按:此病例乏力虽是主诉,但见便溏、纳呆、苔腻等一派脾胃不振,水湿困着之证,故治疗不可泥于“气虚则补”,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故用薏仁、茯苓、扁豆衣、半夏、鸡内金等淡渗利湿扶脾,莱菔子、川厚朴、枳壳理气降逆,左金丸、浙贝、谷芽清肝胃郁热,少佐鸡血藤、绞股蓝清补气阴。全方以健脾利湿化浊为主,湿邪祛,则头目得清阳充养,神清气爽自不待言。复诊尚有口苦,系肝胃郁热,故加用黄芩、蒲公英、夏枯草等苦寒健胃。神香苏合丸为临床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的成药,潘老认为此方含有麝香、冰片、安息香、沉香等多芳香醒脾药,能够温通宣痹,行气化浊,故临床但见头、心、腹疼痛者,只要伴有苔白厚腻,常以此药配合汤剂服用,收效颇捷。但此药毕竟多辛香走窜之品,久服过服易耗气伤阴,需中病即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