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化瘀涤痰 潜阳息风治惊叫如狂

  • 文章导读:

      马某某,男,48岁,干部,1980年4月21日初诊。

      患者于每夜睡后2~5时突然惊叫而醒,并两手掌心相对猛力拍击,两足内侧用力撞击,甚或以拳击墙,以足乱踢,心中明了,但不能自制。约20分钟后才渐复如常。

      患者平素头痛眩晕,胸中痞闷,右半身肢体麻木,写字时手颤抖。颜面晦暗,两手掌有斑点紫红如朱,舌紫黯、舌下脉络粗张、苔厚腻而滑,脉弦硬。

      辨证为痰瘀交结,肝肾阴亏、阳亢化风。治以活血化瘀涤痰、滋肾潜阳熄风为法。药用丹参30克,豨签草30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5g,地龙12克,乌梢蛇12克,生熟地黄各12克,僵蚕10克,川贝母(冲服)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鳖甲10克,琥珀(冲服)6克,羚羊角(先煎)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丹参注射液2毫升肌注,每日2次。

      二诊:患者初服2~3剂时,发作反而转频。坚持服完15剂,惊叫、拍掌、踢脚、击墙、胸闷等症状逐渐平伏。睡眠转佳,手足心发热而以足心为甚,仍右半身肢体麻木。舌黯好转,滑腻苔略减,脉尚弦硬。原方加龟板、五加皮各10克,续服15剂。

      三诊:诸症消失,以养肝滋肾、活血化痰之品善后。

      按  夜间惊叫在正常人亦可发生,多因受惊偶尔发生,醒后复归于正常。但马某某经常发生,且醒后常拍掌、踢脚、击墙等类狂行为,且平素有头痛眩晕、胸闷、肢体麻木、颤抖等不适表现,舌、脉异常,当是病态,必须予以治疗。

      对于惊叫如狂症的病位、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历代医家罕见论述,无经验可以借鉴。张学文认为本病当属脑病,涉及肝与跷脉。中医认为脑为髓海,“头有气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金匮要略》),“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素问》曰:“圣人上配天以养头”,“清阳出上窍”,“清阳实四肢”。《千金要方》曰:“头者,诸阳之会也。”《灵枢·海论》云:“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胫酸……懈怠怠卧。”阳主动,阴主静,睡寤与运动是脑神之用,需跷脉参与。“跷”,《论文》:“跷,举足行高也。”杨玄操注《难经》曰:“跷,捷疾也,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动足所之由,故由跷脉焉。”《灵枢》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阳气盛,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寤目,阴气盛则瞑目。”

      患者惊醒后肢体燥动和平素眩晕、手颤抖当属风证,所谓风性动。《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年过六八,肝肾不足,髓源亏虚,故眩晕。阴液亏虚,血行凝滞,渐而成瘀,故颜面晦暗、两手掌有斑点紫红如朱,舌紫黯、舌下脉络粗张、脉弦硬。津血相关,血不利则津液停滞,久聚成痰,故苔厚腻而滑。痰瘀交结则病难愈。肝肾阴亏,阴不涵阳,则阳亢化风,故手颤抖。风煽痰瘀上扰脑海,脑神受扰,神用无方,跷脉失常,故夜睡惊叫,醒后出现拍掌、踢脚、击墙等类狂行为。《千金要方》说阳跷主“卧惊”。《医学入门》云:“阳跷之病,阳急而狂奔;阴跷之病,阴急而足重。”故治以丹参、豨签草、川牛膝、琥珀活血化瘀。川贝母化痰。虑痰瘀深入血络,故以地龙、僵蚕、乌梢蛇搜剔通络,地龙僵蚕化痰熄风。生地黄、桑寄生、枸杞子、女贞子鳖甲、龟板滋肾养阴以潜阳。羚羊角熄风。选药精当,配伍严谨,丝丝入扣,切中病证,从而效如桴鼓相应。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