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冯世纶经方应用学习心得

  • 文章导读:

      金元时期的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张元素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意谓随着人的体质、社会和自然环境(运气)的不断变化,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不能不加变化地使用古方治疗今病。张的原意是反对拘泥于古方的保守思想,却被后人曲解为古方不能治今病。其后的中医各大流派,尊经方者,则谓经方能愈百病;宗时方者,则谓古方不能治今病。

      实际上,张元素也曾说过:“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经方因其方证理论的科学性,组方之严谨,配伍之合理,疗效之确切,已经实践证明。而且只要辨证准确,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药,不仅完全可以用于现代疾病的治疗,而且可以治疗许多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复杂疑难病症。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就是这样的善用经方治病者之一。

      案1

      祁某,男,35岁。2012年11月29日初诊。

      胸痛彻背一年余,中西医治疗无效。现症见:胸痛彻背,每天早晨3~4点因痛而醒,平素服西药迪根(双氯芬酸钠)止痛,胃脘胀,嗳气吞酸,纳差,口微干,时口苦,汗出多,晚上易出汗,喉部到心下觉凉,手足热而多汗,大便干,但日2~3行,苔白根腻脉沉细。

      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辨方证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清半夏15克,大黄6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言服至五剂和六剂时痛已,胃脘胀已,但今天因长途乘车,胃脘复胀。予上方加陈皮30克续进。

      本案之胸痛彻背,经多方检查,原因不明,故难以取得确切的疗效,属于少见的疑难杂症。现代医学须诊断明确方能治疗,不明诊断须等待治疗,或仅如上述给予维持治疗。而经方在疑难病治疗方面的优点,正是无须等待,据症状反应辨证论治,方证对应而取捷效。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冯世纶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心下痞硬、满痛,皆心下急的一类,为应用本方的要证。”故他根据胸痛彻背、胃脘胀、口干口苦、汗出多、手足热、大便干、苔白根腻脉沉细辨为少阳阳明合病夹瘀,治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而取效。

      案2

      蒋某,男,62岁。2012年12月24日初诊。

      发热10余天。患者自本月12日起发热,频以可秘妥、赖氨西林、头孢美林、布洛芬及中成药退热口服液、柴银颗粒等治疗无效,反复发热不退,18日检查示:CMV-IgG(+)3.64,CPN-IgG(-)1:64,ESR 66毫米/小时,hs-CRP 38.73毫克/升,予阿昔洛韦、维生素C、茵栀黄等治疗亦无明显疗效。

      现症:白天低热,晚上37.7~37.9℃,头痛,以颈项痛明显,汗出多,以头汗明显,恶风,不恶寒,口干口苦,纳差,卧时咳,纳可,大便日一行。苔白腻脉弦数。

      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汤证。处方:柴胡24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桔梗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3剂,水煎服。

      12月28日复诊,言服药2剂热退汗已。

      本案患者前期以抗炎退热治疗,了无寸效,经查CMV-IgG(+),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当不难确诊,以抗病毒为治虽属对症,但亦非特异性治疗手段,故发热反复不退。

      《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痛,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第394条:伤寒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冯世纶根据发热、头痛、汗出、恶风、不恶寒、口干口苦、苔白腻脉弦数辨为三阳合病,再根据《经方传真》一书中关于小柴胡加石膏汤“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本方有捷效”的经验,治以小柴胡石膏桔梗汤而应手取效。

      上述二案的治疗效验,说明中医治病并不在于治疗之方药的寒热温凉,也并非古方今病不相能,而在于辨证是否正确。经方医学则更加讲求辨六经、辨方证的正确与否,关乎治疗的成败。

      综上所述,足以说明并非古方今病不相能,恰恰相反,冯世纶在临床中使用经方治疗今病,每每效如桴鼓、立竿见影。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而存乎一心也。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后世许多中医大家对古方今病不相能之说早有精辟的论断,现附录裘沛然先生的相关论述于此,作为此文的结语:“至于古方今病不相能之说,其陋弥甚。日月经天,江河丽地,非亿万年前古物耶?人或恃之以生,或利之为用,岂以古而非之!何独于我国古代之医学瑰宝,则弁髦有加,其说显与古为今用之说背,故知非通人之论也。且持此说者,亦安达古今义乎?逝者滔滔,时不我留,一弹指顷,即成往事,彼挟数百年前清季医家之说或方以自炫者,犹津津乐道古方今病,何不思之甚也。凡事无论古今中外,一求其是而已……”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