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温阳益气复脉治慢心律并早搏

  • 文章导读:

      慢心律并早搏,是指心跳缓慢并伴发早搏的一种病理性改变,现代医学称之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胸痹”、“惊悸”、“怔忡”等范畴,临床以胸闷、气短、心悸、畏寒怕冷、脉涩或结代等虚寒见证为主。多由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心阳不振、感受外邪、心脉痹阻所致。刘启廷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调搏增率汤治疗慢心律并早搏病例数十例,疗效显著,介绍于下。

      病由寒湿侵犯、心窍遏阻

      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慢心律并早搏的形成,多由年老体弱、外感寒湿等因素引起,病机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为阳虚,乃心肾阳虚,实者为阴盛,乃为寒湿血滞。阳虚为本,阴盛为标。

      心脏之跳动、脉搏之搏动、血液之运行,皆有赖于心阳心气之温煦和推动作用。正如《血证论》所云:“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而心阳根于肾,心阳之作用又必须受肾阳命门之火温煦才能发挥其“心主血脉”的作用。若心肾阳虚,阳虚则内寒;或素体虚弱,外感寒湿,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或阴盛阳衰,水气凌心;或素有痰瘀,闭塞心窍。正与邪内外相引,闭阻心窍,加之心气不足,行血无力,使气血运行更为迟缓而导致心动过缓、节律失常。

      治以温阳益气、祛寒复脉  

      慢心律并早搏为素体虚弱、寒湿侵袭、心窍闭塞,以致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心律紊乱,脉率缓慢。心肾阳虚为本,寒湿内盛为标,标本之间互为因果,阳虚生寒,寒盛伤阳。因此,治疗宜温阳益气治其本,散寒利湿治其标,标本同治,以达回阳祛寒复脉之功效。方用刘启廷经验方调搏增率汤。

      方药组成:制附子10克,红参15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麻黄10克,细辛3克,苦参1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先煎制附子煮沸1小时,再纳入其他药物,每次煎煮30~40分钟,煎三次取汁混合,分4次温服,每饭后及睡前各服1次。

      功用:温阳益气  祛寒复脉。

      主治:慢心律并早搏。

      组方依据:慢心律并早搏多由素体虚弱、复感外邪所致。临床以胸闷、气短、心悸、畏寒怕冷等虚寒见证为主。寒邪湿阻,心窍闭塞,以致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心律紊乱,脉率缓慢。治宜益气温阳,散寒化湿,鼓动心气。药用附子善补命门,补火助阳,振奋心阳,以逐寒外出;红参大补元气,为益气养血之峻补药,使脾肺气足,则一身之气皆旺,心脉才能鼓动有力;桂枝茯苓助阳化湿利水,专治水气凌心、湿阻心窍;麻黄、细辛为驱寒之要药,麻黄发表散寒,开泄皮毛,散邪于表,细辛散阴寒之邪,相伍为用,兼治表里之寒邪,以驱散久留之寒气,配合益气温阳化湿之剂,增强驱寒外出之力,并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有助于提高心率,可谓相得益彰;苦参燥湿祛浊,善治心律失常;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温化水湿、鼓舞心阳之功效。

      加减运用:心虚胆怯者,加酸枣仁、琥珀以养血安神,宁心定惊;心脾两虚者,加黄芪、龙眼肉以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心血瘀阻者,加川芎丹参以活血止痛,化瘀通痹;水气凌心者,加干姜白术以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心阳虚弱者,重用桂枝附子以温经通脉,回阳救逆。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