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黄瑾明运用四逆散经验

  • 文章导读:

    黄瑾明教授,系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2批50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黄教授从事中医和壮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30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深究各家之说,对仲景学说颇多研究,尤对四逆散的运用经验丰富,兹举验案如下。

    1 不 寐
      
    患者,男,42岁,1997年10月9日初诊。诉夜难入寐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2个月。3年前,因工作变动未能适应出现夜难入寐,虽经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常口服安定,每晚6片,方可入睡。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虽服安定亦难入睡,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未见好转。诊见:夜难入寐,入睡即恶梦纷纭,每晚至多能睡2~3h。伴头晕头痛,心烦,神疲倦怠,口干苦,纳差,大便干结。舌尖红,苔黄,脉弦细。脑血流图示:脑动脉弹性减退。其他理化检查均未见异常。诊为不寐,证属肝郁气结,肝火上炎。治宜疏肝泄热,清心安神。拟四逆散加味:
     
    柴 胡 6g 白 芍15g 香 附10g  枳 壳10g 黄 芩10g 栀 子10g  酸枣仁10g 生地黄12g 合欢皮12g   夜交藤12g 龟 板20g 炙甘草 6g   火麻仁15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症状稍好转,服用安定4片即能入睡3h,仍恶梦纷纭,时头晕,大便已畅。上方去火麻仁加夏枯草、钩藤各10g,继5剂,嘱逐日减少安定用量,服至最后2剂中药时停用安定。
      
    三诊:停服安定后,入夜能安睡,自觉精神舒畅,纳食增加,续进6剂。
      
    四诊:头晕头痛明显好转,每夜睡眠可达5h,乱梦亦平。继服上方半个月后诸症消失,病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不寐之因,历代医家多责之于心肾,谓心火不下通肾水,肾阴不上济心火,心肾阴阳失交则入夜不寐。但黄教授认为,不寐患者每因情志变化、精神刺激而诱发或症状加重,故与肝亦密切相关。据此,黄教授对病程缠绵,服镇静、催眠药少效或无效不寐者,多从肝论治,投以四逆散,往往奏效。黄教授认为本例缘由情志不遂,精神抑郁,以致肝气不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神魂失安使然。方中柴胡枳壳、香附疏畅肝胆之气;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生地黄、白芍、龟板柔肝养血和肝;合欢皮、酸枣仁、夜交藤安神养肝,火麻仁滑肠通便。诸药合用,使肝气得疏,肝火得泻,肝血(阴)得养,心神安定,阴阳相和,不寐自愈。

    2 便 秘
      
    患者,男,46岁,1995年8月12日初诊。大便干结,排便困难3月余。患者3月来大便常干结不通,每3~4天排便1次,情志不佳时5~6天才排便1次。曾多方求医,服清热泻下及养阴增液等中药(具体药名不详),收效甚微。诊见:3天未解大便,嗳气频作,下腹胀满,纳食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诊为便秘,证属肝气郁滞,肝胃不和。治宜疏肝和胃,行气导滞。投四逆散加减:
     
    柴 胡10g 枳 实15g 白 芍10g  槟 榔10g 厚 朴10g 白 术10g  陈 皮 6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2剂后,大便稍畅,嗳气减少,腹胀减轻,原方加山药20g,太子参12g,火麻仁10g,再服3剂。
      
    三诊:大便顺畅,每日1次,腹胀除,纳食增,诸症消失。嘱上方去槟榔、厚朴,再服3剂,以资巩固。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便秘临床较为常见,且因肠胃积热,气血亏损者居多,然亦有气机郁滞为病者。本例患者,黄教授根据其情绪不佳时病情加重这一临床表现,辨其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致。因肝主疏泄,若情志失和,肝气不畅,则肝脾气机郁结,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腑气不通,传导失常则致便秘,故用四逆散疏肝理气,调肝理脾。加厚朴、槟榔以助四逆散疏肝解郁,行气导滞;太子参、白术山药陈皮健脾和胃;火麻仁润肠通便。药证相合,故而奏效。

    3 带下病
      
    患者,女,30岁,1997年2月25日初诊。白带量多反复5年余。自诉婚后5年来白带量多,绵绵不断,色白质稀,无臭味。平时善太息,身倦嗜卧,便溏,腰?腿软,小腹胀满。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诊为带下病,证属肝郁脾虚,湿浊下注。治宜疏肝健脾,利湿止带。予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味:
     
    柴胡10g 白 芍15g 枳 壳10g   炒山药30g 太子参12g 白 术15g   茯 苓12g 苍 术10g 车前子10g   甘 草 6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后带下明显减少,腹胀减轻,仍便溏,腰?腿软,继投上方加续断10g,再服10剂。
      
    三诊:带下已止,诸症消失。继以原方调治1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带下病责之于脾,此乃常理。然症有因果,治有标本。《女科经论》云:“白带多是脾虚,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荣血,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郁于地中使然”。本案缘于患者素性抑郁,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脾精不守,不能化生营血,反聚成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二脉所致。故以四逆散疏气之滞为主,佐太子参、山药白术茯苓以健脾清肝止带,苍术燥湿健脾,车前子利水除湿。从而使肝气条达则脾气健运,肝脾调和则带下止,标本兼治,故获良效。

    4 瘾 疹
      
    患者,女,35岁,1997年10月6日初诊。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1年余,复发并加重1周。诉近1年来常感全身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起大片红斑,时起时落,夜间加剧,尤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时更重。多方求医,迁延未愈。平时心烦易怒,睡眠欠佳,月经不调。诊见:全身皮肤干燥瘙痒,皮肤划痕征阳性。舌质红,苔黄厚,脉细。太冲穴压痛明显。诊为:瘾疹,证属肝气不舒,郁久化火,兼感风邪。治宜疏肝清热,养血祛风。投予四逆散合四物汤化裁:
     
    柴 胡 6g 香 附10g 枳 壳10g  白 芍10g 赤 芍10g 生地黄25g   当 归 6g 何首乌20g 防 风 8g   牡丹皮10g 僵 蚕15g 刺蒺藜10g   甘 草 6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皮肤瘙痒减轻,搔抓后起小片红色风团。继予上方加皂角刺10g,土茯苓20g。服3剂。
      
    三诊:睡眠好,心烦等症状缓解。继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瘾疹相当西医的“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由于引起瘾疹的因素很多,治疗亦比较困难。因此,黄教授在临证诊治时,强调要重视寻找病因,认真辨证。本案为中年女性,精神因素是中年妇女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黄教授认为,本案患者情志不遂,闷郁不舒,肝气郁结,失于条达;兼感风邪而致郁久化火,外犯肌肤而成,故见全身瘙痒,皮肤干燥;肝火上炎故见心烦易怒;气郁血滞故而月经不调。针对此证,以柴胡、香附、枳壳舒肝理气,生地黄、牡丹皮、皂角刺凉血清热,当归何首乌、赤、白芍养血活血,防风、刺蒺藜、僵蚕祛风止痒,全方共奏舒肝清热,养血祛风之功。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