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文章导读: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发病年龄轻且病情进展快。目前尚无理想治法,手术切除仍然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由于原发性肝癌的恶性度高,病情进展快,早期即有肝内播散,就诊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加之患者多合并有肝硬化,能获得手术治疗的病例仅15%~20%,半个世纪以来,肝癌的治疗方法虽然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肝癌总体的相对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中医药在肝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成为我国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
全国名中医潘敏求致力于中医、中西结合治疗肝病及恶性肿瘤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系统整理潘敏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进行继承和发扬尤有必要。中医人网转载潘敏求治原发性肝癌经验如下:
病因病机
古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潘敏求认为:脾虚是肝癌发病的根本原因。由于先天不足、情志不调、饮食不节、过劳等因素,导致脾虚、肝气郁结;随着脾虚的发展,出现气虚血瘀;随着肝郁气滞的发展,出现气滞血瘀;同时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等“毒”乘虚而入,瘀毒相合,发为本病。发病初期,正气始虚,瘀毒逐渐形成,此时多无明显症状,饮食、起居基本正常,不能触及明显肿块。发病中期,随着疾病的发展,作为病理产物的肿块(瘀毒)进而转化为病因作用于机体,正气虚损加剧,使瘀毒又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肿块逐渐增大,饮食、起居受到影响。发病晚期,瘀毒强盛,正气虚衰,即正衰邪盛,肿块进行性增大,出现黄疸、腹水、恶病质,或有远处转移,饮食、起居受到严重影响。虚瘀毒始终并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贯穿肝癌全病程。可见虚瘀毒是肝癌的基本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潘敏求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主要采用“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法”,并多次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其效果显著。如潘敏求等在1979~1984年以此法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与全身化疗、放疗治疗的52例(均为期单纯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后中药组(60例)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20.0%、6.6%、5.0%、5.0%、3.0%;放疗组(24例)治疗后1年生存率8.3%,无生存2年者;化疗组(28例)无生存1年者。该治法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明显优于放、化疗组,从临床研究的角度证实了该治则的有效性。同时潘敏求等对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法等法则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法(A法),健脾理气法(B法),化瘀软坚法(C法),清热解毒法(D法)4种法则,对小鼠肝癌实体瘤的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4法抑瘤率分别为48.4%、6.9%、34.6%、16.0%,生命延长率分别为69.5%、20.0%、44.2%、50.5%。说明本法综合运用兼顾了肝癌邪毒(瘀毒)和正虚(脾虚)两个方面,更切合肝癌的病因病机,忽视肝癌病机本质的任何方面对疗效均有明显影响。且4法合理运用既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又能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诱生干扰素作用,从实验研究角度证实了该治则机制的合理性。
临床用药
基本方
肝复方是潘敏求治疗肝癌的基本方,是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治法的具体运用。肝复方的基本药物组成:
党参、醋鳖甲、蚤休、黄芪、白术、土鳖虫、大黄、桃仁、半枝莲、茯苓、柴胡、香附、陈皮、三七、生牡蛎、全蝎、甘草等。
党参健脾益气、生津养血,《本草正义》载:“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醋鳖甲化瘀软坚散结,《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心腹癥瘕坚积”。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党参、醋鳖甲、蚤休三者共为君药,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以黄芪、白术补气健脾益胃,助党参益脾胃之气,同时利水,预防、治疗原发性肝癌所致腹水、双下肢水肿等,《珍珠囊》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本草通玄》载:“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以土鳖虫、大黄、桃仁活血逐瘀,助鳖甲化瘀散结之效;以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以助蚤休清热解毒,共为臣药。佐以茯苓健脾利湿,以增强脾胃运化之力;三七、生牡蛎、全蝎活血散结,以助化瘀软坚;《灵兰要览》载:“治积之法,理气为先。”故佐香附、陈皮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以助诸药健运脾胃、活血通络。柴胡为使,其用有二:一则疏肝解郁,以佐上药,二则引经,使他药直达病所,如《医学启源》也记载有“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景岳全书》载:“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甘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