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肿瘤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从腠理开合、正邪交争、甘草用量辨《伤寒论》解表三方

  • 文章导读:

      从正气角度看:麻黄汤症“腠理密”;桂枝汤症“腠理疏”;小柴胡汤症“腠理开”。

      从正邪交争的角度看:麻黄汤症“邪未入”;桂枝汤症“邪欲入”;小柴胡汤症“邪已入”。

      从治疗角度看:麻黄汤甘草“一两”护正;桂枝甘草“二两”扶正;小柴胡甘草“三两”补中。

      腠理的疏密是正气在体表的体现,外感邪气要进入人体一定要趁着腠理之“虚”,乘虚而入、正邪交争便形成了经典的《伤寒论》表症。笔者从《伤寒论》解表三方中甘草用量、用药配伍,以及所治症状的腠理状态、邪气侵入深浅,做对比分析,对于解读三方机理及所治症的核心差别有很大帮助。

      腠理是外邪进入通道

      提及腠理,最容易想到的是《扁鹊见蔡桓公》中,“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以及“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所以腠理一定是表浅的。这篇文章中,如果把腠理换为“皮肤”,当不会影响我们对于原文的理解。

      而在以下文字中,用皮肤替代腠理则显然不妥,若替代为“皮肤上的纹理、缝隙”尚可。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疟论》“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素问·举痛论》“寒则腠理闭……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素问·皮部论》“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灵枢·本藏》“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通过经典文字的回顾,我们能朦胧地感觉到,腠理是个“门”,是空隙,是邪气进入的通道。用什么字眼代替腠理比较好呢?思索很久,还是刘完素说得好:“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张景岳说的更为直接:“腠理者,皮肤之隙”(见《类经》)。

      至此,关于腠理,在我们的头脑中可以建立起这样一种形象——人体表的无数个小门,人体的气液通过这些门可以出去,而外感邪气进入人体也是经过这些小门。

      小柴胡汤是解表方

      有很多学者一直把小柴胡汤作为《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方,还有不少学者把小柴胡汤作为和法的代表方,但是《伤寒论》原方中均找不到依据。与“和”相连的有桂枝汤、小承气汤之类,并没有小柴胡汤。

      如果我们学习经方,应先树立一个原则:首先要尊重《伤寒论》原文,要以读懂《伤寒论》原文作为前提。那么,我们会发现,很多关于经方约定俗成的认识,都和仲景无关,是后人以讹传讹的杜撰。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