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 实践技能 >> 正文

2021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辅导: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六、耳针
      【准备工作】
      消毒的毫针、针盒、王不留行籽、胶布、75%乙醇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针具,一般为0.5~1寸长的毫针。
      2.选定穴位。
      3.常规消毒。
      4.毫针法:一般刺入皮肤2~3分,使针站立不摇晃为准。
      
      5.电针法:可参照电针的操作。
      
      6.埋针法:可参照皮内针的操作。
      
      7.压丸法:将王不留行籽放到小方块胶布上,然后对准所选耳穴。用力贴于耳穴上即可。
      
      8.3~7天更换一次,双耳交替。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患部。
      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
      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不宜行强刺激法。
      5.耳针治疗应防止发生晕针
      6.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
      
      七、穴位注射法
      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准备工作】
      一般可选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针头可选用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的长针头等。75%乙醇棉球、2%碘酒棉球及已消毒的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定穴位:选穴宜少,以1~2个腧穴为宜,最多不超过4穴。一般选取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2.常规消毒
      3.注射剂量:应根据药物说明属规定的剂量,不能过量。一般耳穴每穴注射0.1ml,面部每穴注射0.3~0.5ml,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腰臀部每穴注射2~5ml;5%~10%葡萄糖每次可注射10~20ml,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乙醇)和特异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阿托品等)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1~4ml。
      4.操作:
      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适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到一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如回抽无回血,便可将药液注入。
      

      凡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较轻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则用中等刺激,如果所用药液较多,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将注射针向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5.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治疗后反应强烈的也可以间隔2-3日注射1次。所选腧穴可交替使用。6-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日。
      【注意事项】
      1.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日。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如因消毒不严格而引起局部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
      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的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先做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应用。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使用当谨慎。
      4.药液一般不宜注射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5.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用穴位注射法,以免引起流产。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量应酌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