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我国劳动人民常用的一种民间疗法。经过刮痧后,常能使患者头清神爽,疾病若失。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多少年来,很受群众欢迎。
1、痧症是个什么病
痧症,是中医书上常见的病名,西医书上是没有这个病名的。那么,痧症是个什么病呢?原来,痧症是根据症状而起名的。所谓痧,就是在病人身上刮几下,皮肤很快出些紫红颜色、类似一些细沙粒的点,人们根据出现的这些症状,把它取名叫痧症。
中医书关于痧症,有好多名称,比较常见的有:转筋痧、吊脚痧、绞肠痧、痧气病、痧胀病,以及多种“翻症”等。
2、痧症的特征和症状
痧症究竟属于现代医学的那一种病?目前还很难肯定,我们只能根据它的症状和特征来加以分析和认识。
(1)痧症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
痧痕明显。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癌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
(2)痧症的症状:
痴症除了具有上述两项特征以外,还有许多种病的症状是和痧症有关系的。例如,由于高温引起的痧症:头昏脑胀,烦躁欲吐,全身疲倦,两眼发花;由于中暑引起的痧症: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以及小腿的腓肠肌痉挛性疼痛;由于急性肠炎引起的痧症。频繁呕吐,腹痛腹泻;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痧症;肚腹胀疼,发作急剧,呕吐腹泻。四肢麻木,甚至由于严重失水而引起的腓肠肌痉挛,即俗说的“转筋疹”。由于空气窒息引起的痧症:头昏脑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面色青紫,甚至出现神志昏迷。从上述症状看来,痧症,实际包括中暑、日射病、急性肠炎、食物中毒,以及由于窒息引起的血液和组织严重缺氧和中毒等病。这些病,都可用刮痧疗法。
3、刮痧的部位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脊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
4、刮瘀的工县
刮痧的工具很多,过去民间有用光滑的铜钱、铜勺柄、瓷汤匙等,这些工具,使用既不卫生,也不便于消毒,现多用有专门的刮痧板(医药商店有售)。
5、怎样来刮痧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
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20下。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绍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轻松,可让病人休息几分钟,在前胸、后背肋间、颈椎上下,或两肩肿岗上岗下,再每处刮动十余下,再饮糖姜水或白开水,病人会异常舒畅。
6.痧症还有哪些治法
我国民间对于痧症治法好多,除刮痧外,还有放痧、扯痧、揪痧和挤痧等法。
(1)放痧;用消毒好的细三棱针,在病人两臂弯、两腿弯的大静脉血管上,快速点刺,使瘀血和痧毒从血液里放出,叫做放痧。通过放痧,可使血液流通加速,瘀者通,新者生,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所以放痧又叫放血疗法。
(2)扯痧:用食、拇、中三指,提扯病人的皮肤和一定的部位,使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出现一些暗紫色的疹点子来,叫做扯痧。扯,包括拧的意思,所以又叫拧痧。
(3)揪痧:右手食指中指绻起,指背蘸水使其湿润,在病人喉咙两旁,或6~7颈椎上下,用力揪拔,并连连发出“巴巴”音响,叫做揪疹。
(4)挤痧:用两手拇指,或单手食、拇二指,在疼痛的局部,用力挤压,连续挤出一块块或挤出一小排小紫红疹斑,叫做挤痧。
以上放痧、扯痧、揪痧、挤痧四法,也各有其适应症。
如头痛恶心,吐泻较重,体质平素尚不十分衰弱者,则用放痧;如项背沉者则用扯疹;如咽喉肿痛者则用揪疹;如仅是前额疼,眉头或两太阳穴疼痛时,可用挤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