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百病针灸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灸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 文章导读:

    【概述】
     
        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绞痛)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证候。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性,可向左肩、左臂直至无名指与小指放射。疼痛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0~15分钟,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多因劳累、饱餐、情绪激动诱发,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甚至可出冷汗。
        针刺治疗心绞痛,自1958年9月27日《健康报》报道后,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五十、六十年代有关资料尚不多。从七十年代后期起,才日益成为临床和实验观察的重要课题。据近二千例病人统计,针灸治疗心绞痛,其总有效率为66~98%。显效率21~75%,硝酸甘油总停减率为82.7~96.3%,心绞痛心电图有效率为52~66.89%,表明疗效确切,其中,尤以辨证施治效果为好。还观察到,心绞痛缓解多出现在第一疗程,且有较好远期疗效[1]。一些资料还指出,针刺有防治冠心病猝死的可能[2]。
        在刺激方法上,目前已应用体针、艾灸、耳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多种疗法,但仍以体针为主。
        关于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理研究,近年来的工作日趋深入,已经表明:针灸可改善冠心病人的冠脉循环和左心功能状态。针剌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整体液因素来达到这一目的的。动物实验还证实,针刺能减少心脏作功,提高心肌抗缺血性损伤的能力,从而使心绞痛得以缓解。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心俞(或第五胸椎棘不旁开的夹脊穴)、内关;2、厥阴俞(或第四胸椎棘突旁开的夹脊穴)、膻中
        配穴:通里、间使、足三里神门巨阙
        (二)治法
        主穴,二组交替;配穴,据症选1~2穴。
        操作:背部穴,斜向脊柱椎体深刺,提插捻转至有酸麻感串至前胸,刮针柄2分钟;内关、间使等穴,以“气至病所”手法激发针感向上传导,能达侧胸或前胸最佳,然后施平补平泻法2分钟。余穴用泻法。均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一次,亦为2分钟。每日1次,发作频繁者日可2~3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761例,总有效率84.62%~89.2%,心绞痛心电图有效率53.2%~55.08%[3~4]。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神门、劳宫、后溪
        配穴:心俞、通里、郄门、内关、大陵、厥阴俞、膻中、至阳、涌泉、素liao。
        (二)治法
        主穴必取,根据病情酌选3~5个配穴。用毫针,以平补平泻法为主,急性期施泻法。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一般停服扩血管药。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体征有明显好转,心电图有好转;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心电图提示无好转。
        共治疗1300例,显效798例,有效430例,无效92例,总有效率为94.48%[5].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心;2、小肠、交感、内分泌。
        配穴:皮质下、肾、胸、神门、缘中。
        (二)治法
        一般取主穴,可二组穴位同时取,也可单取第一组。必要时酌加配穴。每次取3~5穴。症情较重时,心、小肠等主穴可刺二根针。
        在穴区探得敏感点,毫针刺入作中等强度反复捻转,留针1小时,隔5~10分钟行针一次。亦可接通电脉冲治疗仪,刺激1小时,用疏密波或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另外,在应用耳针同时,要配合体针治疗,以加强效果。体针的取穴与操作,同本病体针治疗部分。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86例,单用电针,其总有效率83.7%,心电图有效率50%~60%;电针配合体针,心绞痛显效率64.3%,总有效率为96.4%[6~8]。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心俞、厥阴俞(或至阳)、膻中内关
        配穴:心气虚加足三里,气阴两虚加三阴交、太溪,气滞血瘀加膈俞三阴交
        (二)治法
        包括灸器灸和艾卷灸。灸器灸法为:主穴每次取2~3穴,配穴据症而取。胸背部穴可用温灸盒或固定式艾条温灸器灸,四肢穴可用圆锥式温灸器灸疗。一般用补法,本虚标实者,施泻法。具体操作为:补法,将燃着的艾条置于灸器内,使艾条与穴位的距离约3~5厘米,任其慢慢燃烧(如为温盒灸,将盖盖上),火力和缓,温灸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停灸后,再用手指按压施灸的穴位,至患者感觉酸胀。泻法,施灸时,使艾条与穴位距离保持在2~3厘米左右,温盒灸,宜揭开盒盖,并用气吹火,促其燃烧火力较猛,灸5~10分钟,使局部皮肤出现红润潮湿并稍感灼烫,停灸后,不按其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艾卷灸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显时加配穴。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穴位。取市售药艾卷(如无可用清艾条)一支,点燃一端后先施灸一侧内关穴,灸火约距皮肤1.5~3厘米,采用温和灸法,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然后灸另一侧内关穴,再依次施灸膻中、心俞及至阳等,每穴均灸4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休灸1天后再继续灸第2疗程。
        (三)疗效评价
        灸器灸治疗44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39%[10],用艾卷治疗76例,其中用清艾条灸治14例,8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其总有效率为92.9%[11],用药艾卷灸治,其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6.2%,心电图改善率为63%~67.74%,降压总有效率为82.4%,降血脂的总有效率为88.5%~88.7%[12,13]。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心俞、巨阙内关、上巨虚;2、厥阴俞、中脘、间使、足三里;3、神阙、至阳。
        配穴:气滞加肺俞气海,血瘀加膻中膈俞,痰浊加丰隆、太白,寒凝加关元、命门。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前两组交替使用,酌加配穴。将丹参等药物制成粟粒大小之药丸置于7×7毫米见方大之胶布上,再贴于穴位上。要求选穴准确,贴压时以局部有酸、胀、麻、痛感,或向上、下传导。每次贴敷6~12个.
        第3组用宁心膏(丹参当归川芎红花、羌活各10份,丁香5份,苏合香0·5份,氮酮1份,蜂蜜适量。制成稠膏。)5g,涂于穴位,涂 药直径2~4cm,厚3~5mm.每次敷贴1个穴位.
        均隔日换贴1次,3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608例,其中有重度或中度心绞痛者418例。治疗后,心绞痛疗效为:显效326例,有效206例,无效73例,其有效率为88.1%。心电图疗效为:有心电图改变者465例,治疗恢复正常192例,改善92例,无改善181例,有效率为61.1%[9,16]。
        穴位埋线
        (一)取穴
        主穴:心俞(双)、天池(左)、巨阙
        配穴:有慢性支气管炎者加膻中
        (二)治法
        皮肤常规消毒,在穴位上下方各1.5cm处用2%普鲁卡因注射2个皮丘,然后用大三角针带Ⅱ号羊肠线(双),从一皮丘处进针,从另一皮丘处出针。用止血钳夹住羊肠线两末端,一手持止血钳,另一手持持针器,来加上下拉动数次,之后,松开止血钳,将羊肠线两末端拉入皮下,再沿羊肠线缝合处沿皮肤剪断。再用两手指将穴位捏起,转动一下,使羊肠线两残端均埋入皮下,然后无菌包扎。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7例,半月内心绞痛消失者42例,心律失常消失者5例,心力衰竭得到控制者5例,有效率为54%。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得到缓解者35例,占总数的36%[14]。
        腕踝针
        (一)取穴
        主穴:上2。
        配穴:神门
        (二)治法
        主配穴同用,取左侧,均采用腕踝针剌法。进针点常规消毒,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针体与皮肤呈30度角,迅速刺破皮肤后,使针体与皮肤近于平行,紧贴真皮层,不能过深,进针要快,推针要慢,要表浅,要松弛,不引起酸、麻、胀、痛为宜,视病情进针深度为75~125mm。留针60~1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可连续针刺10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程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其他各项相应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以上,基本不用服硝酸甘油,休息时心电图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仍未能正常,胸前导联置的T波变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无效:10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治疗前后基本相同。
        共治疗588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106例,显效38例,有效56例,无效12例;隐性冠心病57例,显效22例,有效29例,无效6例,心绞痛274例,显效183例,有效8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54%[15]。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悦。针刺治疗冠心病研究概况。中国针灸   1983;3(6):43。
        [2]唐照亮,等。针刺防治冠心病猝死的初步研究。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   1984:424,北京。
        [3]北京市冠心病研究协作组。针刺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   1979:1,北京。
        [4]毕力格,等。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40例临床观察。同[2],2。
        [5]王中华。针刺神、宫、溪 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00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2;19(3):39。
        [6]戴居云,等。耳针心穴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1995;36(11):664。
        [7]陈巩荪。等。《耳针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169~170。
        [8]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新医科。针刺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分析。同[5],12。
        [9]于长义,等。穴位贴药治疗冠心病42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0;10(5):5。
        [10]杨月红,等。温灸治疗冠心病44例疗效分析。中国针灸  1989;9(4):49。
        [11]王富春,等。艾灸膻中膈俞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江苏中医杂志  1987;8(8):15。
        [12]张登部,等。艾条悬灸法治疗冠心病138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1991;32(3):35。
        [13]刘振义,等。悬灸法治疗冠心病62例临床研究。中医外治杂志  1996;5(3):6。
        [14]姜恒源,等。穴位埋线治疗冠心病97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5;14(4):159。
        [15]唐相森。腕踝针治疗冠心病588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6;23(7):325。


        (16)范准成,等。穴位贴敷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97;17(9):527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