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刺对中风患者ET、TXB2和6-酮-PGF12的影响

  • 文章导读:

    主题词:针刺 内皮素 血栓素 前列环素

    内皮素(ET)、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 PGI2)是人体内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它们与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TXA2不稳定,可测定它的稳定代谢产物TXB2来反映前者的变化,同样以测定PGI2的自然代谢产物 6--PGF12来估计PGI2的生成。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法。为了探讨其机理,本文观 察了针刺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血浆ET和尿中的TXB126--PGF12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头颅CT确诊。

    1.2 一般资料 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31岁,最大者69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5个月。均为本校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20例健康人、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0± 7岁。经体检除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史,亦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就诊后停止其他治疗,于次日采用针刺治疗。取手、足阳明经穴为 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取穴:肩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取手足阳明、足厥阴经穴。初起单针病侧,病久可针双侧。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每日针一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针刺手法以循经补法为主。

    1.4 标本采集与检测,分别与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采集空腹静脉血和晚7时至早7时的尿液、计取总量,留5ml待测。TXB2、6-酮-PGF12放免试剂盒由北京东亚免疫研究所提供。

    1. 疗效标准

    根据1989年卫生部下发的“疾病分型判断分级标准《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观察疗效。基本治愈:功能缺损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

    3.结果

    3.1 临床疗效 针刺组总有效率100%,其中显著进步占15%,进步占85%,针刺与中药组比差别显著,表明针刺组疗效优于中药组。

    3.2 中风恢复期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针刺治疗后明显降低(P<0.02)。结果见表1。

    表1 针刺对中风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pg/ml)

    治疗后(pg/ml)

    中风组

    健康对照组

    20

    20

    80.70±3.10**

    52.80±6.41

    68.61±3.11

    ** 与对照组比P<0.01, △与治疗前比P<0.02

    3.3 针刺对中风患者尿中TXB2和6-酮-PGF12的影响见表2。中风恢复期患者尿TXB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针刺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而6-酮-PGF12中风组治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针刺治疗后变化不明显。但治疗后TXB2/6-酮-PGF12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

    表2 针刺对中风患者TXB2和6-酮PGF12的影响(X±S)

    组别

    例数

    TXB2(Pg/小时)

    6-酮PGF12(Pg/小时)

    TXB2/-酮PGF12

    健康对照组中中风组治疗前

    中风组治疗后

    20

    20

    20

    28195.3±11952.3

    52022.0±12158.2*

    24642.1±11214.3

    37294.4±23195.0

    22466.5±10997.2*

    17046.3±8402.9

    0.76±0.31

    2.79±0.94**

    1.66±0.41

    与对照组比*,** <0.05,P<0.01,与治疗前比△P<0.05

    4.讨论

    中风属风病,风病多在阳经。早在明、王纶所著《明医杂著》一书中提出气虚、气滞、血瘀、血虚是形成中风的主要病机。此后,清代《医林改错、半身不遂本源篇》指出中风是由于元气亏虚所致。历气血亏损、经络空虚,气向一侧归并而呈半身不遂,在治疗上取三阳经穴。古代早就有“治因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论述。重视中风与气血的关系,强调以阳明经为主治关键。阳明经多气多血,又主宗筋,“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骨以利关节,说明阳明经与四肢不用的关系甚为密切。肌肉四肢的正常活动。取阳明经穴有健脾益胃, 以生化气血,疏通经脉以调整全身气血的作用。此外治疗口眼歪斜还应注意远取太冲以调本经的经气。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动脉硬化是其病理基础。ET是强缩血管物质,是诱发动脉硬化的一个主要因素。ET还可促使平滑肌细胞原癌基因的表达,增加CDNA合成,促使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肥大,从而又使平滑肌细胞产生更多的ET,加速高血压的形成,ET还能促进血栓素A2的释放。TXA2PGI2是两种作用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物质,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TXA2由血小板微粒体合成和释放,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剂。PGI2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是强烈的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平时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且都不稳定,它们的半衰期都很短,迅速转变成TXB26--PGF12。检测针制治疗前后尿液中TXB26--PGF12的变化发现:治疗后TXB2显著降低,TXB26--PGF12的比值降低(P<0.05)。提示对中风恢复期患者针刺阳明经可纠正TXB26--PGF12的失衡。同时观察到针刺治疗后血浆ET明显降低(P<0.05)。现代医学研究证明ET能促进TXA2的释放。结果提示针刺阳明经为主的传统疗法,其治疗作用是通过纠正体内重要血管活性物质ETTXA2PGI2的失衡来实现的。这也是中医理论中调和气血的实质之一。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