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新快报记者与"患者"面对面实录
"你们真的要见面?"2月23日晚,记者决定与部分"怪病患者"见面,这个决定连一些"患者"都吃了一惊。
在此之前,记者通过电话及QQ语音采访了大量"患者",经过科学分析和请教权威专家,记者最终还是决定面见他们。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旅馆客房内,记者见到了10名"患者"。为了眼见为实,记者要求观察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症状。
未知才是恐惧源头
与"患者"们的沟通中,有"患者"表示:"为了安全起见,你们还是戴上口罩、手套来吧,我们要对你们负责。"为此,记者咨询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由于无法说清疾病的传播途径,医生只能表示:"不能确定感染途径,我们也不知道该怎样保障安全啊!"
"患者"们也很无奈:"你的困惑就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隔离和防护,我们才惶惶不可终日。我们现在最渴望的是怎样保证不殃及更多的亲人。"然而,大部分病患的家人却不认为他们被传染了。
未知才是最恐怖的,这成为记者见面前的一大难题。虽然不能确定,但报社本着对记者负责的态度,依旧为记者们准备了可进出ICU的无菌服、帽子、橡胶手套和口罩。
他们从不与记者握手
2月23日晚10时,记者戴着口罩和手套径直走进"患者"们居住的小旅馆内。6楼,正对楼梯口的房间大门敞开着,一个面容憔悴的男人迎上来。他就是"林军"。
"林军"没有与记者握手。他事后告诉记者,"患者"们从不与采访他们的记者握手。
为了近距离观察"林军"的症状,记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无菌服却陷入了尴尬,不知道该不该当着"林军"的面穿上无菌服,会不会对他们造成心理伤害?
"林军"宽厚地摆摆手:"没事的,没事的,你穿上吧。"
"林军"撩起衣服说,"你看,胸腔都下陷、变形了!"
来自广州的杨×则是记者所见的"患者"最开朗轻松的一位,他觉得记者的穿着有些搞笑:"没有那么严重,没必要草木皆兵,怎么搞得跟生化危机一样啊?
记者要求与所有在该旅馆居住的"患者"都见上一面。后来进来的8名"患者",则毫不避讳地对记者的无菌服、口罩、手套表示理解和赞同:"可能没这么严重,但也可能比这严重,所以,你们这样做是对的!"
部分"患者"拥有健康证
一头金色长卷发的"竹影童话"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踩着黑色皮靴,显得很时尚,皮肤有点暗沉,跟正常人无异。
"你们看不出我有病吧?"还没等记者问话,"竹影童话"已经抢先开口,"其实,我现在坐在这里和你们聊天,嘴巴火辣辣的痛,无论如何用药症状都不能缓解。"
"竹影童话"称,2009年8月底,她通过血液感染此病,自此之后,她再没有和丈夫过过性生活,即便如此,她还是惊恐地发现,丈夫好像也被感染了。她的生活陷入了恐慌。
接受采访的10名"患者"中,有9人均认为自己传染给了亲友。
23岁的"无奈"脸上还透着稚气,他能清楚说出自己被感染的时间,具体到某月某日。而他的所谓"高危行为"只是一个吻。在跟女朋友接吻三天后,就开始出现症状了,他不能确定自己的"病因"是否就是那个吻,"女友是做酒店管理的,还有健康证"。
"无奈"一脸无辜地掏出了自己的健康证:"其实我也有健康证!"
致病原因未明权威专家意见不一
■统筹:新快报记者 肖 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郭晓燕 余亚莲 尹 辉
通过网络传播,笃信“未知病毒”存在的群体正在渐渐扩大。而且,他们还慢慢走下网络,走进各大医院和当地疾控中心,寻找全国最知名最权威的专家教授,甚至一次次追问:“我们究竟得了什么病?是未知病毒吗?”
无论如何,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巨大痛苦是真实的,他们无法正常工作和婚恋。
接到他们的求助后,一个多月以来,新快报记者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遍访权威,寻求答案。
大部分艾滋病方面的专家均认为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变异,但专家们也谨慎地表示,不排除他们中有人感染上了其它未知病毒。
几乎所有受访专家均表示,在卫生部调查结果未出来之前,谁也不能断定引发“怪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这些患者反映的情况,咨询了钟南山院士。钟院士向记者表示,近期他也收到几十个反映这种症状的电话和短信,他认为不能完全考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他将从这些反映者中挑选部分人来做详细检查。
“他们说是得了一种全身的特殊传染病,痛得要命,已经给我来了几十个电话了。”钟南山称,一些病人还通过短信联系到他,一些人甚至反映全家都得了这种病,“我想这种情况不能完全考虑是一种心理病”。钟南山表示,他打算近期给其中部分来电者做一些检查,“检查以后才能得出一些结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