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 |
[维权][组图]广州10余家医院被控 | |
[医药][组图]新一期ESI公布:中 | |
[医药][组图]女将挂帅!国务院督 | |
[医药][组图]世卫组织强调新冠病 | |
[医药][图文]【光明日报】南方医 | |
[医药]国家开绿灯 这些医务人员 | |
[社会][组图]玉林护士杀人碎尸, | |
[调查]疫情冲击 近6成民营医院面 | |
文章导读: |
始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中医院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享有“南粤杏林第一家”之称。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受制于传统模式的束缚,这家老牌中医院却陷入僵局,一度连工资都难发出。而经过一系列开创全国先河的医院内部改革之后,该院迎来了大逆转,蜕变为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之一。
“掌门”吕玉波院长近日回顾了该院30年来披荆斩棘、探索求变的改革之路,并为该院的崛起和品牌营造解密。
症状:干好干歹一个样,医生积极性不高
解药:“病人选医生”领先全国
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省中医院是什么格局?医院改革的第一步是怎么迈出的呢?
吕玉波介绍,1976年,我到广东省中医院工作时,那还是一家按计划经济模式运作的医院。医疗资源短缺,医院环境用四个字概括:黑、脏、乱、臭。医院的厕所不用什么标志,你要找厕所,一闻就知道,最臭那个地方肯定就是。说到乱,这里添一张床,那里挂一个蚊帐,大家说住院就好像住进了难民营!卫生资源不仅少,而且不能很好地调动。医生间流行一种说法叫“做也36,不做也36”,做多做少每月都拿一样多的工资,医生缺少积极性。1984年我当院长,主要精力都用在动员医生多诊治病人上。
这种面貌到改革开放之初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怎样利用好并增加卫生资源成为当时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改没有出路,医院那时基本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500多名医生守着300多张病床,惨淡经营,一度连工资都发不出。80年代初,我们首先启动了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按劳分配”,而不是吃大锅饭,以此提高效率,将现有资源盘活。
一旦实行了“按劳分配”,医生的工资就猛然拉开了距离,干得好的和干得差的收入相差3.5倍,有的人一个月最高可拿到一百多块。1984年,我们搞“病人选医生”,将门诊医生资料公布,由病人自由挂号。医生门诊量的多少决定医生的收入,这也促使医生改善服务水平。这样,到1988年,医院的面貌有明显改观,门诊量和病床使用率都比以往大幅提升。
随着改革的深化,又结合医院的特点,把分配与科室(医务人员)的学术水平、医疗质量等进行挂钩,实行A、B、C三级的分级管理,从而有力地推动学科的发展,医疗水平、临床疗效的提高。
症状:医院脏乱差,病人忌讳进医院
解药:率先推出“宾馆式”医院
很多广州人都记得1997年省中医院二沙岛开业的盛况,很多人慕名去参观,那是全国第一家宾馆式的医院,完全改变了一般人对医院的观感。省中医院是怎么打造出这家分院的?
吕玉波说,改造医院环境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试想患者有病,还要到一个难民营一样的地方住着,心情能好吗?病能好得快吗?因此我们医院很早就开始谋划要建造一家让患者舒适地住院的“星级医院”。可以说全院员工勒紧裤腰带,到1997年愿望才成为现实,那就是省中医二沙岛分院。
二沙岛分院,是传统医院建筑模式和就医理念的一次革新,与国外的医院风格接轨。分院占地面积40亩,绿化率达到70%,院内还设有网球场、游泳池、餐厅等,堪称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典范。“宾馆式医院、人性化服务”,我们采取了很多当时都是领先的做法,如,取消了过去的计价、收费、取药等小窗口,而改成敞开式的柜台;我们特别定制的病床,比普通的病床矮了几十公分,这样患者上下床就方便了,可医生、护士为患者检查就要弯着腰,或蹲下来;我们还为每个病区配备了微波炉,方便患者热餐;我们把医疗车以及餐车的轮子都改成塑胶的,尽量保持病区的安静;我们改变医院的单一色彩,采用精心挑选的窗帘和床单,为患者提供一种家居的氛围;我们要求医务人员要记住患者的姓名,尊称他们的姓氏,而不能称床号;患者出院的时候,还要求把他们送到电梯口;二沙岛分院刷新了大家对医院的认识,来参观的人和患者都惊叹原来医院可以建成这样!但是也有不少人非议,说你的医院搞得那么漂亮干什么?而我们始终认为好的环境对病情康复非常有帮助,因此咬紧牙关也要将医院建好,还要建成全国的样板医院。
将医院建在二沙岛,也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挑战。一般认为,医院周围一定要有相应人口密度的居民区。因此在地皮昂贵、人口不是那么密集而且当时交通也还不便的二沙岛建分院,确实是很大胆的举动,不被看好。但我们认真研究广州地区老百姓的需求,还是果断决策建了这所分院。实践证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二沙岛分院开张,轰动一时,全国各地不断有人慕名来参观。医院环境好了,但分院的价格和大德路的总院价格一样,吸引了大量患者,1998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现在大家都认为如果没有周密的市场分析和超前思维的大胆决策,一个中医院建设这么漂亮的在国内属一流的现代化医院是不可思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