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 |
[维权][组图]广州10余家医院被控 | |
[医药][组图]新一期ESI公布:中 | |
[医药][组图]女将挂帅!国务院督 | |
[医药][组图]世卫组织强调新冠病 | |
[医药][图文]【光明日报】南方医 | |
[医药]国家开绿灯 这些医务人员 | |
[社会][组图]玉林护士杀人碎尸, | |
[调查]疫情冲击 近6成民营医院面 | |
文章导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2020年05月25日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推进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完善中医药资源配置规划布局,建立健全以市级中医医疗机构为龙头,区级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体市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配置。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康复、护理、传染病等专业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医疗机构,鼓励连锁经营。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
(二)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区级中医医疗机构的骨干作用,深入推进中医药融入社区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完善中医药与基层相关资源充分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中的特色优势,加强符合社区诊疗特点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医医联体、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和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等工作,持续推进中医优质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与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社区公共服务相衔接。
(三)创新中医医联体建设模式。构建“区域+专科专病”点面结合、全专互补的中医医联体新模式。在“区域”上,由四家市级中医医疗机构牵头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形成市-区-社区梯度支持的联动发展模式。在“专科专病”上,由市级以上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牵头,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临床协作为纽带,带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相同专科领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强化中医医联体对区域医疗中心及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技术支撑。
二、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作用
(四)推进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市级中医医疗机构。以提升疑难重症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实施中医药临床强优行动,在中医肝病、中医肿瘤、中医外科、中医针灸推拿和康复等专业领域争创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对标国内一流水平,建设一批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优势专科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示范中心,打造中医药临床服务优质品牌。
(五)促进中西医临床融合发展。以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治疗难点为核心,完善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整合中西医优质资源,在肿瘤、内分泌、脊柱病和康复等专业领域形成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成若干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诊疗中心。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推进多学科联合门诊、中医医师参与西医病房查房、成立联合病房等多种形式合作,构建中西医一体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工作中的作用。
(六)深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继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促进临床与治未病服务进一步融合,依托中医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等专业防治机构,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健康状况的治未病基本处方库。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康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推进治未病服务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技术。
(七)强化重点领域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以解决老年人临床需求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中医药技术方法在养老服务中的推广应用。加强中医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在儿童保健和儿童常见病、疑难疾病诊疗中积极采用中医药技术方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具有中医特色的儿童医疗机构。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中医医师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定实施一批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规范,积极推进中医药技术方法融入现代康复医学体系。
三、发展中医药产业
(八)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现代化中药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助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支持建设中药品质与生物效应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大宗中药材及上海特色药材优良种质识别、保存、保护和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我市中药生产企业在道地药材产地建设常用大宗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构建中药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保障中药饮片质量。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加大临床资源对中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创新中药和先进中医医疗器械研究开发投入,鼓励基于医疗机构制剂的中药新药申报,服务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根据中医药特点,对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制度,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应用和发展。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进一步保障中药用药安全。
(九)助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中医养生保健集团或连锁机构。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使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规范表述。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进中医药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度假养生、食疗养生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旅游。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支持中医药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探索教育改革,重构符合中医药学科知识规律的院校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并适当增加比重,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医教协同,推进中医药毕业后教育与专业学位衔接,完善以中医思维和临床诊疗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培训模式。探索建立中西医融合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
(十一)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我市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依托师承教育平台建设、学科团队培育、人才项目实施等,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和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领域博士后人才培养。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构建集传统跟师学习和现代师承教育于一体的师承学习模式。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推进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各级名中医人才梯队建设力度。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传承型人才。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允许临床、口腔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相应的中医药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
(十二)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和岗位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中医药人才评审、使用改革。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我市中医药人才表彰奖励工作。通过我市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