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儿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小儿之病 治以和法

  • 文章导读:

      小儿之病,难治,也易治。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吴鞠通将小儿的这一生理特点归结为“稚阴稚阳”。虽历代医家均言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但小儿还有一生理特点叫做“纯阳之体”。临床上,老师治疗小儿病同时考虑到小儿的这两个特点,常以“和法”为主,用药之性偏于温和,少见大苦大寒之品。老师常说:“小儿之体,少见大虚大实之候。”

      病案一:李某,男,5岁。2012年12月2日就诊。

      昨晚开始发热、咳嗽,服“肥儿丸”后腹泻。现症见发热,鼻流清涕,时作喷嚏。舌质红,苔心腻,脉象细弦。处方:柴胡9克,连翘12克,炒莱菔子9克,全瓜蒌9克,焦山楂12克,僵蚕6克,蝉衣6克,辛夷6克,桔梗6克,生甘草2克。3剂,水煎服,1剂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

      药后热退,诸证愈。

      病案二:赵某,女,2岁。2012年12月9日就诊。

      发热3天,饮食欠佳,食后即吐。时有咳嗽,流清水涕,大便少。舌质红,舌苔偏腻,指纹淡紫,略出风关。处方:柴胡连翘,炒莱菔子,全瓜蒌,焦山楂僵蚕,蝉衣,浙贝母,生大黄陈皮,生甘草。以上各药为中药房之免煎颗粒剂,除炒莱菔子、焦山楂柴胡各2包外,其余诸药皆为1包。2剂,水冲服,1日之内分多次服尽。

      第二日再来就诊,已不发烧,精神好转,能进食,但食欲欠佳。舌苔偏腻。处以祛湿顾护脾胃之品予以调理。

      以上两个病案所开处方似乎大体相同,是什么方子?

      小儿发热多兼内伤,老师常说“吃得多了,不消化了。”分析以上两张处方,似乎有保和丸的影子。况两案中小儿的舌苔均腻,用保和丸消食导滞,于理也通。难道是保和丸?

      2012年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的一段时间,门诊上“感冒”患者特别多,有似中医所说“疫病”,难道老师用的是杨栗山祛疫之方“升降散”?分析病案二的处方,僵蚕、蝉衣、大黄确实有升降散的影子,老师也经常去姜黄不用,代以炒莱菔子、全瓜蒌。难道是升降散?

      如此说来,为什么重用柴胡?仅仅为了退热?为什么重用连翘?老师用保和丸经常不用连翘。老师治小儿病常以“和”法为主,难道这是小柴胡汤?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