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外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卢传坚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

  • 文章导读:

    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块、风疙瘩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复杂,内源性因素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等相关,外源性因素多与食物、药物、感染、吸人物或物理及化学因素相关。治疗上主要为缓解症状。由于发病因素往往难于确定,对控制复发尚无切实可行的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禀性不耐,加之风寒湿热之邪侵犯肌肤所致;或因情志内伤,冲任失调,肌肤失养,生风生燥,郁于肌肤而成。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常收到较好的效果。

    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慢性荨麻疹发病的两个关键因素,内因是正气不足,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邪正相争,正不胜邪而发病,诚如《黄帝内经》所言: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卢传坚教授认为,导致荨麻疹发复发作的正气不足,其根源是肺脾气虚。 “肺主一身之表” ,肺气虚则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人; “脾为后天之本” ,脾虚则水谷不得运化,湿邪内生, “湿性粘腻”,更致病邪难去。因此,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伴随有乏力、气短、恶风、易感冒、纳呆、便溏等肺脾气虚的见证。同时还常见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口干不欲饮,苔腻等湿浊内停之候。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外因是外邪侵袭,而在慢性荨麻疹发病诸因素中,尤以风邪为要。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因此,荨麻疹皮疹有骤起骤消、此起彼伏、游走不定的特点。同时,风为阳邪,易化燥化火,燥胜则痒,故见瘙痒难忍。

    卢传坚教授强调慢性荨麻疹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肺卫不固、脾虚生湿为本,风邪客于肌肤为标,主张治疗宜标本兼顾,以益气固表、健脾渗湿治其本,疏风止痒治其标,并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常选用玉屏风散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黄芪党参茯苓山药、佩兰、白鲜皮、蛇床子各15g。白术、防风、牡丹皮、紫草、荆芥各lOg,僵蚕、炙甘草各5g,牡蛎(先煎)30g。用法:每天1剂,将药物以清水浸泡30分钟。煎取1碗。复煎,2次药汤混合,早晚分服。方中黄芪、防风、白术益气固表,以防风邪入侵;党参、茯苓、山药、佩兰健脾化湿,脾健则生湿无源;荆芥疏风止痒,散在表之风邪;白鲜皮、蛇床子祛湿止痒;牡蛎重镇安神以止痒;病久则邪入血分,故用僵蚕入血分搜风止痒;牡丹皮、紫草凉血消斑,养血祛风,风去则痒止。临床中如证见风团色淡红,平素易感冒,舌淡,脉缓,则提示肺脾气虚较甚,治疗上应注重扶正,上方可重用黄芪以补益肺脾之气。但黄芪偏燥,用量过大需防耗伤气血,引起虚风内动之嫌.故用量宜在2030g;如症见瘙痒以夜为甚,搔抓后可见少许渗出.则提示湿邪偏甚,可加大健脾化湿之力,重用党参茯苓山药、佩兰;如症见风团颜色鲜红,瘙痒甚,舌红,提示血分有热,可加大清热凉血之力,重用牡丹皮、紫草。全方扶正与祛邪并重,从肺、从睥、从风来论治,虽只用一方,但根据邪之轻重来选择用药,临证亦每获良效。

    如治张某,女,2006年3月23日初诊。患慢性荨麻疹10余年,每因饮食不慎加重,痒甚,服抗过敏药可控制,停药即复发,屡治未有明显效果,而转求中医治疗。诊见:全身散在风团、抓痕,伴瘙痒,平素怕冷,纳差,大便溏,小便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诊断为慢性荨麻疹,证属肺脾气虚。风邪客表。治以益气固表、健脾化湿、祛风止痒.方用玉屏风散加减。处方:黄芪、白鲜皮、茯苓、牡丹皮、紫草、蛇床子、益智仁各15g,防风、白术、荆芥、五味子各lOg,炙甘草僵蚕各5g,牡蛎(先煎)30g。共14剂。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4月6日二诊:药后仍时有新起风团,瘙痒轻,纳差,大便溏,小便多。上方加山药20g以健脾益气实大便,7剂。连续治疗2周,4月20日三诊:无新发风团,无瘙痒,纳可,大便常,口干,余无不适。效不更方,守方加减,处方:黄芪、白鲜皮、茯苓、牡丹皮、紫草、蛇床子、益智仁、佩兰各15g,防风白术五味子乌梅各lOg,炙甘草5g,牡蛎(先煎)30g。连续治疗2周,病情稳定,已无新发风团,纳可,大便常,精神佳,故未复诊。患者于6月1日来门诊复诊,诉因前日食海鲜后躯干部新发散在风团,遂来门诊治疗,经用上方加减治疗1周,风团消失无复发。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