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高血压病辨治五法

  • 文章导读:



      三、活血化瘀法 自拟理血通络汤方由益母草、泽兰、川牛膝水蛭、桃仁、当归赤芍葛根、钩藤、白蒺藜组成。主治头痛伴身痛、舌下血络瘀滞,脉细等症。本方能改善动脉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在高血压的长期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乏力气虚加黄芪;血热口干加生地。肝郁气滞,阴虚血热,均可致瘀血,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均应随证加用活血药。方中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桃仁活血润肠;当归赤芍补肝血、凉血热;决明子平肝;水蛭通络活血;葛根、白蒺藜舒筋清利头目。


      临床举例:张某,男,68岁。反复右侧头部刺痛5年,加重9天。有时夜间加重,伴关节酸痛、口干口苦,面色晦暗,舌底脉络偏青紫,脉细。血压 180/110mmHg。治宜活血化瘀法,理血通络汤加减。益母草15g,泽兰12g,川牛膝20g,水蛭6g,桃仁6g,当归9g,赤芍12g,钩藤(后下)25g,黄芪20g,黄芩9g,麦冬10g,制龟板10g,地龙10g,炙草6g,五剂。二诊:头痛、口苦口干减轻,舌红苔薄白,脉细。血压 140/85mmHg。续服5剂。

      四、祛痰化湿法 自拟化痰和络汤方由半夏茯苓泽泻苍术、菊花、荷叶、僵蚕石菖蒲葛根、钩藤、郁金决明子组成。主治头晕、头痛、头昏、伴耳鸣、脘痞、苔腻脉濡细等症。脾居中枢,主升清降浊,饮食不调,过食肥甘厚味之品,损伤脾胃,水湿内停,聚湿生饮,饮凝成痰,痰湿中阻,清阳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蒙蔽清窍而眩晕。高血压病痰属证者,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水平低下密切相关,在辨治时不能忽略。方中半夏石菖蒲郁金化痰降气开窍;茯苓苍术健脾化湿;菊花、荷叶清上焦湿热;僵蚕通络化痰。此方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或伴血脂升高者甚效。


      临床举例:林某,女,49岁。主诉右侧头痛2月,伴恶心、口苦,微咳,大便结,少寐,舌红苔薄黄,脉数弦。血压155/110mmHg,TCD:右侧大脑中前后动脉轻度痉挛。治以祛痰化湿法,化痰和络汤加减:半夏10g,茯苓12g,陈皮9g,桑叶菊花各9g,杏仁10g,僵蚕10g,石菖蒲 10g,葛根30g,生白芍12g,5剂。二诊:药后头痛,恶心减轻,诉少寐,舌红苔薄白,脉弦,血压140/85mmHg。上方去半夏杏仁加柏子仁 12g、决明子20g、玉竹12g。

      五、健脾温肾法 自拟温中补阳汤,由生黄芪、党参、炙桂枝白术山萸肉甘草干姜茯苓菟丝子、桑寄生、生白芍组成。主治久病阴病及阳,脾肾阳虚,水液内停,挟肝风上亢之证,临床多见头晕乏力、浮肿、精神倦怠、动则气促、肢凉怕冷、小便清长、舌淡、脉细无力等症。表现为心肾功能不全,血压顽固不降,此时常法不效,当用温中补阳汤,使气血鼓动,水液输布正常,配合熄风药才能奏效。本方以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而成,加菟丝子以温肾阳;桑寄生强筋骨;白芍和阴防温燥。若头痛吐清水可加吴茱萸;小便清长、大便溏、喜温、脉沉细属肾阳虚甚者,可加附子肉桂;阳痿者加蜈蚣、仙灵脾、仙茅、巴戟天


      临床举例:陈某,女,74岁。反复头晕、乏力10余年,加重半年。伴下肢轻度浮肿,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尺脉弱。血压 180/105mmHg。尿常规:蛋白++。治以健脾温肾法,温中补阳汤加减:生黄芪15g,党参12g,炙桂枝6g,白术12g,干姜6g,茯苓 12g,菟丝子12g,桑寄生15g,丹参20g,天麻12g,5剂。二诊:头晕好转,时有脘痞,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血压160/90mmHg。上方去党参,加枳壳10g、当归6g以理气活血。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