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陈瑞春治疗痛证经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陈瑞春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与临床研究40余年,理论联系实际,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痛证得心应手,疗效卓著。现举例如下:

    1、吴茱萸汤治肝寒头痛

    李某某,女,50岁。患者经常头痛,历时已2年多,痛时眩晕或呈空虚状,甚至呕吐,必须卧床休息,经服中西药均未取效。就诊时,自述头痛欲按,痛则以头顶为甚,有时呕吐,食纳减少,精神不振,两便正常,略恶寒,脉象细弱,舌苔滑润。辨证为肝寒上犯,拟用温肝散寒法,处以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9g,党参15g,法夏9g,生黄芪15g,生姜3片,大枣3枚。先服药3剂。药后头痛大减,精神好转,食纳增加,舌脉同前。原方再服4剂后,头痛如失,改用六君子汤加黄芪当归,以善后调理。

    按:头痛原因颇多,有外感内伤之别。从本例来看,陈师认为,患者头痛、恶寒、呕吐等症象是由于阳气不振,浊阴引动肝气上逆所致与《伤寒论》“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昊茱英汤主之”的病机一致。又因其久痛多虚,治以吴茱英汤温中补虚,降逆化痰,药证相合,故获良效。痛止后继用六君子汤补益中气,调理脾胃而愈。

    2、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胁痛

    李某,女,40岁,胁痛反复发作10余年。1周前因进食油腻辛辣之品后,即觉右胁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B超检查提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经服中西药略有减轻,但仍感右胁疼痛,口苦咽干,纳食欠佳,大便结,小便略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据证辨为肝胆不和兼有郁热,治以疏肝理气利胆为法,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g,法夏10g,党参15g,玄胡索10g,积壳10g,炒内金10g,海金砂10g,炒谷麦芽各10g,虎杖15g。服1剂后胁痛明显减轻,服至第3剂诸症大减,再进5剂,胁痛悉平.

    按:本病胁痛日久,复为饮食所伤,脾胃郁热,蕴结肝胆,肝胆不和,气机不畅,疏泄不利,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治以小柴胡汤疏肝调理脾胃之剂,再加郁金、川辣、积壳、玄胡索等药行气止痛加炒内金、海金砂利胆排石,虎杖泄热通便。全方共奏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功,故能得到良好的疗效。

    3、小建中汤加味治胃院痛

    王某某,男,34岁,工人。西医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汤,主诉胃院部疼痛,且觉腹部挛急,痛时得暖食则减,遇阴冷气候加剧,精神疲乏,食量少,大便软,脉象虚弱带弦,舌淡苔润,辨证为脾胃虚寒,肝木横强,拟抑肝补脾为法,方用小建中汤加味:桂枝6g,白芍12g,生黄芪15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5g,饴糖30g,木香6g,砂仁6g。服药6剂后,胃痛已罢,食量大增,精神好转,后再用六君子汤加味调理。

    按:脾胃中州土虚,易招致肝木横克。《伤寒论》中有“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为小建中汤主治的范例。“腹中痛”即为阴寒在里土虚木旺之征。故本案用小建中汤加味补虚建中,扶脾抑肝,脾胃中焦之气旺盛,肝木不致横强,胃痛自然平息。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