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张洪洲治疗中风九法

  • 文章导读: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临床50余年,尊中而不拒西,他根据古人总结及自身临床经验,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为风(内风、外风)、痰(风痰、热痰)、虚(气虚、阴虚)、瘀(血瘀)、郁(五志过极化火动风),对中风及后遗症的治疗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现整理总结张洪洲治疗中风九法。

    1. 祛风通络、养血和营法

    中风之风痰阻络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肌肉不仁,伴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有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疼,肢体拘急,舌苔白腻,脉象浮滑。相当于现代医学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死。

    其病因病机为正虚邪中,《素问遗篇·刺法论》曰:“真气不正,故有邪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张洪洲认为该病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腠理疏松,风邪得以乘袭,风邪引动痰湿,流窜经络,气血滞塞而发病。在临床上采用祛风通络、养血和营法治疗,用大秦艽汤加减(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独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等)。

    2. 涤痰通络、平肝潜阳法

    中风之肝阳化风证,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心烦易怒,面红目赤,遇有激怒则突发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歪斜,甚则呕吐、神志不清等,舌质红,脉弦数。相当于现代医学脑梗死和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分水岭区脑梗死。

    其病因病机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景岳全书·非风》说:“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张洪洲认为该病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则风阳内动,上扰清空,风阳挟痰走窜经络而发病。治以平肝潜阳、涤痰通络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等)。语言障碍严重者加郁金石菖蒲。火极生风出现惊厥、抽搐、鼻翼翕动、目睛上吊等症状者,用羚角钩藤汤加减(羚角片、桑叶、川贝生地、钩藤、滁菊、茯神、生白芍、生甘草等)。

    3. 芳香开窍法

    中风闭证分为阳闭、阴闭,阳闭和阴闭可相互转化,要依据临床表现、舌象、脉象的变化综合判断,分清辛凉芳香开窍和辛温芳香开窍两种治法的区别。

    辛凉芳香开窍法

    中风之痰火内闭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红目赤,喉中痰鸣,喘促躁动,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相当于现代医学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及小脑梗死。

    其病因病机为五志过极,痰火内闭清窍,《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曰:“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张洪洲认为该病因肝阳暴亢,阳亢风动,气血上逆,肝火挟痰热上逆,蒙蔽清窍而发病,为中风阳闭。治宜辛凉芳香开窍,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和羚角钩藤汤(羚角片、桑叶、川贝生地、钩藤、滁菊、茯神、生白芍、生甘草石菖蒲郁金等)。

    辛温芳香开窍法

    中风之痰湿内闭证,临床表现为突暴僵仆,神志不清,两手握固,痰湿壅盛,牙关紧闭,静而不烦,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苔滑腻,脉沉滑或缓。相当于现代医学大面积脑梗死或内囊脑出血、小脑梗死及脑干梗死。

    其病因病机为痰湿内生,蒙塞心神,《丹溪心法·中风》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张洪洲认为该病因饮食失节,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致使痰浊闭塞,阳气不运而发病,为中风阴闭。治宜辛温芳香开窍,用苏合香丸(苏合香、安息香、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沉香、香附等)及导痰汤(制半夏橘红茯苓、麸炒枳实、天南星、甘草)加天麻僵蚕石菖蒲郁金等。

    4. 益气回阳法

    中风之阳气虚脱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息微,四肢逆冷,面色苍白,额出冷汗,舌痿而淡白,脉沉细微。与现代医学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即脑干出血)或脑梗死危重证相似。

    其病因病机为元气败脱,神明散乱,《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张洪洲认为该病因元气衰微而致阴阳离决,故见四肢逆冷,面色苍白,额出冷汗,脉细微紧等症状。治宜益气回阳,方用参附汤(人参、附子)。张洪洲认为阳脱宜固,人参用量宜大,最少30g;附子要用15g以上,先煎。

    5. 滋补肝肾、壮水制火法

    中风之肝肾亏虚、阴脱阳浮证,临床表现为突然半身不遂,昏不识人,口眼歪斜,亦可见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息微,然手足冷而颧红赤,或见筋脉拘急,腰酸腿软,耳鸣目糊,筋惕肉瞤,如癫如痴,舌痿而红,脉沉细欲绝。相当于现代医学脑出血、脑梗死重证休克证。

    其主要病机是阴竭于下而孤阳上越。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非风》中也提出“凡此病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真阴”,其病机是“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损于下,而阳浮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猝然仆倒。张洪洲认为该病因后天虚损耗伤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肝血不充,筋脉失于濡养,而阴不摄阳,孤阳上越,故见面赤如妆,舌红脉浮大无根或沉细欲绝之象。治宜滋补肝肾,壮水制火法,补真阴,潜浮阳,方用地黄饮子加减(熟地、山茱萸、巴戟天石斛肉苁蓉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附子石菖蒲远志等)。

    6. 益气活血化瘀法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面色苍白,形羸自汗,偏身枯瘦,肌肤不仁或手足肿胀,筋脉拘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上下肢强行屈伸则疼痛,或有半身刺痛,肌肤甲错,舌淡白或晦滞有瘀血斑点,脉弦细或涩结。相当于现代医学脑梗死、脑血栓形成。

    其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失于运行而致瘀血阻络。《诸病源候论》言:“血气凝滞不能润养,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成偏枯。”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气虚血瘀”而成。张洪洲认为本病常见于年高的患者,或妇人产后,或头颅外伤,瘀血停滞日久所造成,或中风日久气血亏虚所致。可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黄芪用量一定要大,最少80g,120g效果最好。

    7. 和解少阳通腑法

    中风之少阳阳明合病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心烦易怒,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耳鸣,腹满,不大便,舌尖红,苔黄微厚,脉弦滑。与现代医学脑梗死相似,患者多伴有高血压。

    其病因病机为少阳阳明合病,痰热腑实。《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张洪洲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中风患者发病前往往长期有情急易怒、闷闷不乐、口干口苦等少阳郁热、气机不畅的表现,郁久化热生痰生火,痰浊阻塞经络,引起半身不遂等症。热邪入里,传入阳明,致大便不通,腹满、恶心、不欲饮食。治宜和解少阳兼治阳明腑实,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白芍、生姜、大枣桂枝茯苓桃仁赤芍丹皮)加减。

    8. 祛风化痰、益肾填精法

    张洪洲认为中风后风痰阻于廉泉、气道,脉络不通,阴精不能上承,可致言语謇涩、吞咽困难。应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中风后失语

    临床表现以中风后的言语謇涩或失语为主,伴或不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红,苔白,脉弦滑。与现代医学脑梗死失语相似。

    其病因病机分虚实两种:实证是痰阻脉络,风痰阻于廉泉,虚证为阴精不能上承。张洪洲认为中风失语证的治疗要分清虚实:实者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方用解语丹(白附子石菖蒲远志、羌活、天麻木香)加减;虚者治宜益肾填精、滋补肝肾,方用右归丸(山茱萸、肉苁蓉、炮附子杜仲肉桂熟地山药杜仲、炙甘草等)加减。

    中风后吞咽困难

    临床表现为中风后症见吞咽困难,呛咳,不能进流食,重者吞咽功能完全消失,伴或不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红,苔白,脉弦滑。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梗死延髓型麻痹。

    其病因病机为痰阻气道,脉络瘀阻。治宜祛痰通络、降气化痰,方用涤痰汤(茯苓人参甘草陈皮、胆南星、半夏、竹茹、枳实、菖蒲)或会厌逐瘀汤(桃仁、炒红花甘草桔梗生地当归玄参柴胡枳壳赤芍)加减。

    9. 凉血散血、镇肝熄风法

    中风之热伤血络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言语謇涩或失语,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半身不遂,面红目赤,烦热气粗,喉中痰鸣,喘促躁动,或神志昏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相当于现代医学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病因病机为肝风化热,迫血妄行,脉络瘀阻,《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张洪洲认为治宜凉血散血、镇肝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等)合犀角地黄汤(犀牛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张晶晶 马晓冉  河北省馆陶县中医医院)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